人民网郑州7月19日专电 河南省纪委日前发布了全省党风政风状况调查报告。超八成的被访者对河南党风政风转变评价“满意”。而在被访群众眼中,基层“苍蝇式”腐败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河南省纪委表示,将加大对基层腐败查处力度。
9成被访者认为“四风”和腐败问题“明显好转”
6月中下旬,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市)选取4012个样本,对党风政风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4012名被访者中,59.0%的人选择对当地党风政风“满意”或“非常满意”,24.4%的人选择“基本满意”,只有16.6%的人选择“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群众感知最为直接和感受最深的,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88.1%的被访者对当地党政机关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力度表示“非常满意”“满意”或“基本满意”,只有11.9%的被访者选择“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四风”和腐败问题治理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1-6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新立乡科级及以下干部违纪案件4093起,处分4547人。坚持“一案双查”,全省追究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委书记61人、乡镇长39人,追究监督责任履行不力的乡镇纪委书记49人。
在4012名被访者中,认为今年以来当地“四风”和腐败问题与去年相比“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的比例达到91.8%,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
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仍普遍存在 “拍蝇”呼声最高
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有哪些呢?统计显示,基层“苍蝇式”腐败是群众认为的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对于干部作风,反映最多的则是“不作为、慢作为”。
问卷调查显示,“您认为当地哪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非常突出”时,44.9%的人选择基层党员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问题;
这一数据可以从信访渠道得到印证。今年1-6月,省纪委共受理群众信访26535起,据统计,涉及农村基层干部的信访占七成以上。
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今年以来,虽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不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整治机关干部慢作为、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但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不顺畅、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此问题积弊难除,群众反映“不作为、慢作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依然突出。
调查显示,“您认为当前当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哪些问题最突出”,62.0%的人表示是“不作为、慢作为”问题,50.3%人认为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36.9%的人认为是“吃、拿、卡、要”问题。
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河南省纪委计划通过开展专项治理,着重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问题,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问题,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和收红包、购物卡问题。
同时,严肃查处“小官巨贪”等基层腐败问题,集中查办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贪腐案件,以正风肃纪、惩治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此外,按照省委“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要求,河南省纪委将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适时组织开展专项巡察、督导检查,严格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做好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对履职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编辑: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