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到2017年,西安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全市车位总数超过100万个,基本实现主城区整体停车供需平衡。9月1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西安市2015—2017年度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对此事进行了具体安排。
目标:主城区停车供需基本平衡
为有效缓解西安市“停车难”,治理“乱停车”、“乱收费”等问题,改善静态交通秩序,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和城市形象,西安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年行动。
该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以配建为主体、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体系,基本实现主城区整体停车供需平衡;以区为主的停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停车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停车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乱停车造成的交通拥堵大幅减少;全市停车位供给总数超过100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达90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达5万个以上,路内临时占道停车位达5万个以上。
严禁销售无产权车位 遏制车位炒作
对大型商业建筑、写字楼、体育馆、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公共建筑,除配建指标之外,增加公共停车位的设置标准;出台公园、旅游景区公共停车位设置标准;对廉租房、经适房、安置房的配建停车位指标进行调整。
将停车配建标准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性审核指标,深化建筑工程配建停车位刚性设置,确保停车位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完善竣工验收机制,将配建停车位纳入竣工验收,确保与项目主体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配建不足的建筑工程验收不合格,并责令补建。
建立以区为主的建筑工程配建停车位巡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排查,接受市民举报,对停车位挪作它用的限期恢复。
规范有产权停车位的销售,严禁销售无产权停车位,确保有产权停车位与住房同步公示价格、同步销售,保证业主优先,遏制车位炒作。
建立配建停车位审批及验收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2016年底前完成各类既有停车位统计工作,以后每年及时维护当年数据,2017年底入库配建停车位总数达90万个以上。
将建1万个换乘停车位
编制公共停车场百库工程实施方案,三年内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库)数量达到200个,公共停车位达5万个以上。
开展P+R停车场(库)(换乘停车场)专项建设,根据地铁1、2号线运行情况,3、4号线建设进展及1号线二期、临潼线、5、6号线推进程度,规划建设P+R停车位1万个以上。这些用户早上把车开到换乘停车位,然后乘坐地铁去上班,晚上回来再把车开走。
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停车场(库)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合理增设路内临时占道停车位,及时完善标志标线,编制辖区路内机动车临时停车站点设置规划,全市路内临时停车位总数达5万个以上。
将路内临时占道停车位中特定区停车位设置范围由一环内扩大至主城区,在繁华商业区、旅游热点区、商务办公区等区域优先设置,特定区停车位总数达5000个以上,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引导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挖掘停车资源,优化停车设施,增加停车供给,提高小区空间利用率。
以区为主,利用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等场所,设置临时停车场,每年滚动设置停车位4万个以上。
推进执法专用停车场建设管理,使得停车位达2000个以上,破解执法停车管理难题。
将以区为主建设停车诱导系统
建成全市停车资源统一登记平台,全面掌握停车资源的数量、属性、分布、使用情况等信息,为停车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升级经营性停车场、对外开放停车场的管理系统,通过引导采用车牌视频识别计费系统等措施,推进无卡化停车管理模式,减少进车排队占道现象;实施经营性停车场、对外开放停车场联网联控信息化工程。对停车场进行联网改造,安装空余车位信息采集设备,实时掌握停车场车位空余信息,通过诱导系统及手机APP等形式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车主合理选择停放,先期以曲江新区作为试点,取得成果后全市推广。
完善停车诱导系统。以区为主,加快停车诱导设施建设,达到主城区商圈全覆盖,通过采集停车场空余泊位信息,科学制定停车诱导方案,实施三级连续诱导。探索多平台的停车诱导信息发布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优化医院、学校、商场、客运站、大型展厅等易堵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标志,挖掘周边停车资源,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华商记者 王卫平
编辑:华商报供稿
上一篇:明起陕西油价降1毛 92号汽油5.75元/升 下一篇:西工大校长布置新生作业:查查师昌绪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