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渭南新闻 > 正文

渭南一镇政府规定红白喜事制度 一桌席不超300元

渭南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崔永利 2015-10-28 08:52:39
[摘要]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过去一年执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

\

\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过去一年执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谁家有红白喜事,村小组组长就拿着“告示牌”挂到事主家门口公示标准。“听说黄晓明结婚花了几个亿,如果在我们村办,想张(陕西方言)也张不起来”,有人说;但移风易俗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觉得标准太苛刻,甚至跑到邻村设宴席。

  10月21日,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五组组长胡赵锁,在家里翻找那块《中汉村红白理事会通告》牌,最后,在家里一间闲置房子内找到了。通告中规定,谁家结婚或老人去世,每桌饭不能超过多少钱,每盒烟不能超过多少钱,每瓶酒不能超过多少钱等等。

  胡赵锁说,这些内容已执行一年多,全村30多次婚丧都办了,绝大部分人已经将此烂熟于心,这块《通告》牌似乎用处已经不大了。

  红白喜事简办

  镇干部提议村红白理事会定“新规”

  今年51岁的王林,是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开创执行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全村30多次红白喜事的具体情况。

  在关中,一般将结婚称为“红事”,将人去世称为“白事”。大荔县,从古至今,这里农作物发达,吃穿不愁,由于历史传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日益严重。

  去年7月份,许庄镇纪委书记刘新中找到王林说,能否找来一些村两委会干部以及村里的“乡翁”(红白事的执事),“一起来商量些事情”。

  刘新中“要商量的事情”,是打算在各村开展移风易俗,简办红白喜事。“有些家办事铺张,搞得村里其他人遇到红白喜事压力很大”。

  为了征求大家的意见,村里印了330份传单,送到每户家里,结果大部分人都支持。于是,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就成立了,理事长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副理事长以及成员均是一些村两委会干部。

  2014年8月5日,制定的新规开始实施。实施原则还比较详细:比如摆宴席,一席七个凉菜,热菜一品一盘,饭席(主食菜)四菜一汤;还规定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财物,新人进门挡车挡门只能索要水果糖;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等。

  “不是事主抠门”

  谁家摆酒席通告牌挂谁家门口

  新规矩实施没几天,王林的堂弟王孝宏的儿子考上大学,要请客。

  前一天晚上,王林不放心,专门到堂弟家交代,一定不要“犯规矩”。但第二天宴席还是发生了一点点摩擦。本来一席是7个凉菜2个热菜,但上热菜时,王林发现上了5个热菜。“这不是明显破坏规矩吗,况且还是第一次执行新规,虽然乡亲们不说,但谁心里都清楚怎么一回事”,王林说。

  王林最后硬是要求将多加的3个热菜退下去。一席人面面相觑,看着弟兄俩顶牛。堂弟觉得很没面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这位堂兄。

  事后王林觉得,这种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让每个村里的小组长制了通告牌,谁家有事宴请亲朋好友,就让小组长将牌子挂在谁家门口。华商报记者看到,村里的通告牌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目的是告诉事主的亲朋好友,不是事主家吝啬抠门,而是乡规村约难违”。

  万事开头难。王孝宏按照规矩办事,接下来就较顺利,多数人都按照约定饭菜、烟酒标准执行。

  “有些有经济实力的人,不太赞同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一辈子就一次的事情,大家都想办的漂亮一点”,一些乡翁说。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新规 村民 婚车 红白理事会 通告

上一篇:大荔许庄镇:一桌酒席不超300元 婚丧新规不惧争议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