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体现带动性
在自然环境怡人、文化资源丰富、交通设施便利的平地上从零建起一座优美小镇,完全和周边群众隔离,显然违背了建设优美小镇带动群众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初衷。在综合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适度将距离近、基础好、生态美的村庄优先纳入项目规划,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成为项目建设运营的主体,使项目更加接地气、有人气,才是建设优美小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咸阳记忆项目,依托正阳办芋子沟开阔水域,秀丽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老咸阳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水上游乐、休闲体验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优美小镇。项目周边村庄120余户群众已纳入总体规划,通过签定协议,使村民成为原始“股民”。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水体景观正在紧张筹备,村庄改在也即将拉开序幕,拟在通过项目的运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项目,在项目运营中增收致富。
推进模式彰显惠民性
众人拾材火焰高。管委会、政府、企业、群众拧成一股绳聚心合力,与荣共荣、与损共损,共同推动项目的建设,形成企业和群众“同呼吸、共进退”的推进模式。管委会做好基础设施配套,保障企业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确保项目有和谐的内部环境,在产业扶持、涉农补贴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企业整合各方力量进行景观建设和村民房屋门前的升级改造。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服从企业统一规划安排,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条件和能力。占地一千多亩的张裕酒庄小镇项目,群众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酒庄种植葡萄,享受固定收益,酒庄首先给周边群众安排就业岗位,群众在酒庄里打工成了产业工人,种的还是原来的地,现在却拿着两份收入。
经营主体突出倾向性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营性项目群众优先经营,就业需求首先考虑当地群众,这是我们在优美小镇建设中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管委会和政府做好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授人以渔”,不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鼓励群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万众创业,人人就业。位于渭城办坡刘村的秦汉古城项目,依托周边戚家山寺、汉哀帝义陵等文化资源,挖掘秦汉文化,复原画像砖,建设古香古色、富有秦汉文化特色街区的古建筑群,发展文化旅游。建成后,绝大部分商业将优先向周边村庄群众倾斜,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符合项目整体业态布局的大原则下,自主选择业态进行经营,创业条件不成熟的群众,可以在景区就业。
只有这样体现带动性、彰显惠民性、突出倾向性,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优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项目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才能不断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的热情,创造家门口就业的条件,形成“一户一业,人人就业”的良好局面,实现群众就地城镇化,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城镇化要看得见山、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差异,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优美小镇建设作为现代田园市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体现核心概念的重要工作。西咸新区王军书记多次强调,“优美小镇”是“核心板块”的有机对应,是“快捷交通”的支撑节点,是“都市农业”的有效载体,在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具有综合性、带动性的作用。西咸新区依托山水自然格局,规划了沣河、泾河、五陵塬三大优美小镇片区,总结了四种小镇类型,提出四项建设标准。
如今,在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批如茯茶小镇、刘家沟民俗小镇、花园小镇、丝路风情小镇等环境怡人、生态和谐、配套完善、传承文化的优美小镇,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在这块富有生机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