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
要求别人,自己要先做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展现最大的决心和最负责任的态度。我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以来,多次专项发布国家方案、白皮书等。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目标。文件提出,将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的抵御气候变化的形势和能力,逐步完善预警、预报和减灾防灾的体系。“这是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与其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区别。虽然中国实现目标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中国将认真按照已经公布的方案去落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
我国已确定至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谈到时间问题,巢清尘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未来碳排放什么时候能达到峰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为快速、顺利,碳排放峰值目标还有可能提早到2030年前,峰值排放量也会相应下降。”
国际社会“点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社会为主体时期,减排和适应具有很大难度,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能够承受的最大减排率为45%,而美国和欧盟是75%,如果中国每年降低0.2%的排放增长量,到2050年GDP会比不控制排放下降5.12%。而且中国现有能源与环境禀赋进一步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目前我国已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多年来,我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今年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说,他担任法国外长后曾11次访华,真实地看到了中国坚定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尽管目前新协议谈判还有具体分歧,但积极信号不断显现。”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等方式作出了巨大的承诺。反观发达国家,虽然作出了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的承诺,但目前这个承诺与落实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世界自然基金会下属的“全球气候与能源倡议”负责人萨曼莎·史密斯说。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光明日报通讯员 任洪忠)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热量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 对我国影响 中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