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与世界同行

关注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12-06 20:44:03
[摘要]“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是强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造成的。近年来,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对外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合作,对内严格落实减排任务,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是强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造成的。”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表示。其实,厄尔尼诺现象已对我国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年5月以来南方出现5次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北京5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2℃,为近14年来同期最高。

  近年来,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对外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合作,对内严格落实减排任务,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气候变化于我国总体弊大于利

  科技部今年11月发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85℃,而我国自1909年以来每百年升温0.9℃到1.5℃之间,气候变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

  “未来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告诉记者,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总体弊大于利。利的方面主要是指农业热量资源增加,利于种植制度调整,中晚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更明显和突出,部分作物单产和品质降低、耕地质量下降、肥料和用水成本增加、农业灾害加重。”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暴雨、强风暴潮、大范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洪涝灾害的强度上升;导致需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给的压力加大。“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和三北防护林等重大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巢清尘说。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未来经济转型和发展带来机遇,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节能减排的动力并不是源自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够促进解决我国产业自身存在的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热量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 对我国影响 中晚熟

上一篇:前实德俱乐部董事长徐明因病去世 终年44岁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