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形 针工 配色 寄托美好憧憬
澄城刺绣的施针和用线配色不拘一格,刺绣图案、花样都是 刺绣者自己琢磨、设计的。“花形、针工、配色是澄城刺绣的精髓。”刘秀华说,澄城刺绣针工十分细腻,刺绣的图案像刀刻一样齐整,线与线之间几乎看不到缝 隙,似乎是平贴上去的。澄城刺绣的针法分为平针、滚针及打籽针(拨子针)等,不过一般以平针为主。
澄城刺绣市级传承人郭化丽说,澄城刺绣的花形图案有花鸟鱼虫人物,有动有静,有疏有密,有平铺有跳跃,显得简洁明快。澄城刺绣内容多为子孙繁衍、功名利禄、祈福消灾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幅澄城刺绣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了刺绣者的审美趣味和纯真情感。”
郭化丽说,现在正在绣的《百子贺寿图》已经绣了一年多了,由百子活动组成一个寿字。
传承人少 缺乏创新成制约发展因素
澄城县文化馆馆长韦亚莉表示,澄城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县政府及县文化馆曾多次举办刺绣
培训及相关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刺绣爱好者的兴趣,该县还相继成立了澄城刺绣协会、培训班,来抢救和保护澄城刺绣。
2013 年成立的澄城刺绣协会现有会员50余人。今年8月成立的澄城刺绣培训班常年招学员,聘请专业教师,免费教授澄城刺绣技艺,学员现已有60人。但在70岁的 刘秀华看来,目前澄城刺绣传承人非常少,年龄都在40岁以上。其中县级传承人有9人,市级传承人也只有4人,而省级传承人就只有她和另一位86岁的老人张 雪兰。
“培训班的学员大都是农村妇女,年龄在30-50岁之间,”刘秀华说,“学员也基本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人从事刺绣, 也只是绣个东西卖了挣点钱,只在换取经济利益的层面。很多学员都不能按时上课学习,很少有人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绣制,通常也只能绣出一些简单绣品,刺绣创 作缺乏创新、创造,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澄城刺绣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