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人民大厦等西安地标建筑频出 承载市民记忆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6-01-18 08:57:27 编辑:王玮玮 作者:康传义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西安人民大厦

   现代:地标建筑频出 承载市民记忆

   新中国成立前的西安,典型的西方近代建筑虽然不少,但由于战乱、改拆建等种种原因,真正保留下来的并不是很多。其中,有幸保留下来,并为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有建国路上的张学良公馆、解放路上的西京招待所、新城广场内黄楼和西大街上的老易俗社等。现在人们能够在西安看到的大部分近现代优秀建筑,主要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比如,西大街上的人民剧院、北门里的陕西建工局办公楼、钟楼十字的西安邮电大楼、新城广场旁的人民大厦等建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东大街上的华侨商店建于1954年,作为1949年后西安第一家新建的大型百货商店,华侨商店无疑是西安上世纪商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建于1950年代,由建筑大师梁思成设计,古朴庄严,与西安古城的历史气息相融合;

   如今已改造成博物馆的大华纱厂,曾是西北地区历史上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现代化机器棉纺织企业。受大华纱厂影响,陕西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承载了西安纺织业的一段光辉岁月;

   被称作“北门大庙”的原西北建筑工程管理局大楼,中国风特色浓郁,与北门城楼相呼应,彰显出古城的风韵;

   1953年建成的陕西人民大厦,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人民大厦在整体规划上采用中国古典院落的中轴对称布局,同时完美结合了西方古典建筑手法,是西安近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特色:穿着西式服装 戴着中式帽子

   “近代以来,西安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没有出现像上海、天津这样的开埠城市或租界区,拥有大量有规划、集中、高质量的西式建筑。但20世纪初期那批中国留学生去海外学习建筑,他们回国后把学到的西式建筑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东西结合风格的建筑应运而生,西安很多建筑正是这样。当时,西安城墙外多是农地,所以好的建筑基本都在城墙里。有一批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成为了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西安人对这些老建筑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教师裴俊超说。

   “穿着西式服装,戴着中式帽子”谈到西安近现代建筑的特色,裴俊超这样评价。裴俊超认为,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传播,近代西安的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中西合璧成为西安近代建筑装饰风格的整体特征。

   该类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建筑的结构和形制是以西方建筑模式为主,但表面的细节处理则吸取了中国建筑传统的表现方式,如斗拱、雀替、花饰的处理等,因此建筑表现出很强的多元文化特征,而且这类建筑的材料运用朴实大方,外表多水泥、清砖素面,体现出一种肃穆雅致的气氛,亲切感人。

   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的止园,就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和西式建筑的形式完美结合起来的典型代表。虽然整个建筑的外观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装饰风格,但整体的建筑形制却属于西式的独立式公馆。整个建筑大体上是传统的建筑风格,但是细细看来,细部装饰上却有很多西式元素。各种元素的运用恰到好处、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西安老火车站票房为一座大屋顶歇山式古典建筑,建筑面积1016平方米,票房中厅空顶,四周为二层环楼,楼上用于办公,楼下为售票室、行包房及候车厅,有旅客站台2座。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主体中央候车厅屋顶采用歇山式,建筑屋角翘起飞翼,铺设绿色琉璃瓦,气势磅礴。屋身墙体砌工“磨砖对缝”,呈朱红色。门窗雕刻菱角花纹,屋基四周是散水,精选精凿青石材料,给人们以整齐划一、庄重肃穆之感,同时又可防止雨水渗透建筑物,起到稳固基础的作用。

   再比如人民大厦主楼,其建筑形式也主要是古典西式,主楼立面中间顶部采用罗马式“穹顶”,且“穹顶”顶部装饰了大面积曲线图案,额楣做了个山花,以波浪曲线围绕,图案内容为传统抽象夔纹和云纹形式结合体,形式手法与人民剧院山花同出一辙。山花上部设置传统望柱拦板,楣梁下部有花板托陈,图案内容为传统飞禽纹样,两翼还有两个小型装饰山花,属于典型的折中手法。建筑立面最外侧,又设计了两个小型山花与中间形式呼应,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地标建筑 市民 记忆 承载 建筑形制 建筑类型 建筑保护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古城 建筑规模 建筑大师 建筑环境 西安城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