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走向世界的“中国歌剧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6-02-17 17:02:51 编辑:王玮玮 作者:吕雪慧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育人、原创——做好发展“中国歌剧”的本分

\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本人供图

  《江姐》交响清唱剧大获成功的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演员。他们大都已成长为各院团的台柱子,但培育之初的种种困难,金曼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带着孩子们做演前培训时,我乐观地想因为他们都有声乐基础,我自己也有演出实践经验,培训一个月就应差不多。可是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由于人数众多、水准参差不齐,很多孩子出现了用美声唱法唱中文的时候吐字不清、表演时肢体不协调等许多状况,这就不能做到对中国作品的良好诠释,所以我们的培训时间被迫延长到了三个月。歌剧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产业链中,歌剧的上游有理论研究、音乐创作、剧本改编、选角、导演、戏剧呈现、灯光舞美,下游有场地管理、录音、乐谱出版、音像制品发行、宣传营销,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学了其中一方面就能做好的。专业的歌剧教学在国内还是空白,这便促使我萌生了建立歌剧学院、发展‘中国美声’、创作‘中国歌剧’的念头。”

  金曼的建院理想与北大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在出国考察和各种调研之后,2006年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通过了金曼提交的歌剧研究院学科建设方案,又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筹人筹钱艰难历程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终于在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我们创建学院的目的,一是培养全方位的歌剧演职人才,二是推动‘中国歌剧’的创新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广泛吸收如蒋一民、戴玉强等国内外优秀的教师资源,开设了歌剧与音乐剧表演、歌剧史论研究、歌剧制作与管理三个专业,今后我们还将陆续增设歌剧创作、导演、舞台美术与技术、指挥等专业,最终建立起系统而完整的‘歌剧学’学科和歌剧教学科研体系。在推动‘中国歌剧’的创新发展方面,将大量原创歌剧推向舞台推向市场去接受时间和观众的检验也必须提上日程,我们在北大宽松的学术环境下已陆续创作了《青春之歌》、《钱学森》、《王选》、《宋庆龄》等作品,今年还将在意大利罗马进行大型原创歌剧《武则天》的全球首演,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培育和发展优秀文化、做好优秀文化交流,这是我们中国歌剧人的本分。”

  站在北京大学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起步,金曼压力仍旧很大,她说“我们需要在任何方面都是佼佼者。北大歌剧研究院刚满10岁,还很年轻,所以仍面临认可和发展等一系列的难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大的学子将在歌剧的熏陶中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歌剧界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剧演员,‘中国歌剧’也必将更加经典,常登世界舞台。”(中国青年网记者 吕雪慧)

相关热词搜索: 金曼 中国歌剧 江姐 歌剧创作 歌剧演员 歌剧演出 北大 空政 研究院院长 宋庆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