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稿打印让不同阶层的人提意见
“人生的酸甜苦辣我都体会过,这就是生活,是我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魏新民说,甚至在2015年患上食道癌晚期,也没有放弃创作。为了将小说写好,魏新民苦思冥想,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怎样展开,经常创作到深夜。为了让小说更接地气,他会将写出来的初稿,让身边小商小贩、退休工人和村民等人群先看提出意见。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大家都在追求梦想。”魏新民说,他的小说中人物形包括船夫、尼姑、小混混等,这些都是来自基层,有原型但又不全是原型,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小说贯穿了情和梦,对于情我主张真情实爱,直白朴实,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敢爱敢恨,这也是我将此书起名为《追情寻梦》的原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写商国,让人知道商国是怎么来的,商山是怎么回事,商洛市怎么来的。”
省吃俭用自费筹资新书即将出版
2014年小说初稿完成后,魏新民便着手出版事宜。《追情寻梦》上集共计划印5000册,花费3万元,这些钱都是魏新民平时的养老金、退伍补助金等积攒的。但对于稿文学创作,他的家人并不支持:写小说费神,还得花钱出版。但魏新民说,只有书能出版,他就有一种存在感、成就感。
邻居赵启厚说,魏新民自学电脑,能写出东西很不错,而且在患病的情况下创作让他很感动。魏新民的同学和战友冯江顺说,他从头至尾读了《追情寻梦》,小说中对商文化的传承,商文化在陕西商洛的形成,做了详细说明,书中所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梦想,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当然,有人评论写得好,也有人评论写的不好。对于这一点魏新民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不会在乎人家怎么评,只要对得起初衷就行。
丹凤县文联副主席贾建霞在读完了《追情寻梦》后说,首先为魏新民创作的过程表示感动和赞许。她认为,小说既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染力。作品具有丰沛的文学性,鉴赏性,既是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教科书,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