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浐灞生态区的立区之本,在今年的城市治理工作中,浐灞生态区结合区域实际,不断创新生态区治污减霾各项管控模式,形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以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为根本途径,以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交通组织和能源供应为长效对策,以扬尘及燃煤设施管理为工作重点的建管模式,持续加大城市治理治污减霾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不断推进绿道网、再生水、垃圾分类处理等生态建设进度,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查问题明责任 提升治污减霾建管水平
为全面开展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今年浐灞生态区全面动员,分类开展污染源头详细摸底排查工作,完成68个建设工地、6个拆迁工地、5个商混站的排查统计。从治理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和治理生产经营场所扬尘污染三方面入手,开展治污减霾专项整治。并针对问题,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城市治理治污减霾工作都有相应的分管领导负责牵头,每一个细节问题都有相应的中层负责包抓整改。例如,要求实行职能部门领导夜间轮流在岗带班巡查制度,在区内安排12个渣土车检查点,加强对全区土方作业工地、渣土清运、夜市烧烤等的管控。面对生态区尚未配备交警大队的困难,主动联系相关行政区环保、交警等部门,积极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联合开展机动车污染检查整治工作。
同时,浐灞生态区在市级一级网格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区6个园区划分格局,建立35个三级网格的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级联动、落实责任的要求,抓基层、强基础,着力消除区域治污减霾的“盲区”,全面落实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在完善“数字浐灞”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将增加重点地段高位视频监控模块,包括PM10、噪声等数据检测传输功能,通过移动执法终端传送至网格员或基层环保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处置。充分调动各方工作力量,形成“党政统领、行业牵头、区域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格局,确保问题发现到位,整改及时到位。
出“妙招”求实效 让水更绿天更蓝
治污减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浐灞生态区在做好城市治理治污减霾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再生水、绿道网、垃圾分类处理等生态建设进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
燃煤锅炉集中供暖是北方城市主要供热方式,也是城市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的重要成因之一。浐灞生态区充分发挥区域特点,重点在区内四座污水处理厂周边发展再生水集中供热技术,并积极开展干热岩、地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供热技术,全力构建区域分布式清洁能源供热体系,显著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比率。根据测算,建成后的新型清洁能源供热体系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0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氮氧化物1万吨,对缓解供暖紧张局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城市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现污水再生利用的资源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也是践行治污减霾的有效途径。浐灞生态区依托区内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全方位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系统,再生水主要用于大唐热电的工业冷却用水,西安世博园、桃花潭公园的水系补水以及市政道路、入区项目的绿化养护、道路保洁和车辆冲洗等城市杂用水。目前区内已建成再生水生产设施2座,日产再生水6万吨,同步配套建设市政供水管网超过60公里,全年再生水使用量超过750万吨。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再生水在洗车领域的利用,浐灞生态区先后在主要市政道路旁建成了8台再生水自助洗车机,解决了周边居民近1万辆车的洗车问题,该举措获得包括中国环境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媒体团在内的多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周边群众的充分肯定。
加快推进区域绿道网建设,是锁住“扬尘”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为主线、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为重点,依托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启动城市绿道网一期20公里绿道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区建成城市绿道220公里,形成以滨水绿道为特色,市级、区级、社区级三个层级绿道全覆盖的环境友好型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开展街道景观建设,结合城市家具、绿道网建设,与道路周边项目业态性质综合考虑,打造浐灞特色街区。同时,为解决不同公共交通到达居住社区的交通“盲区”问题,浐灞生态区还提出“最后一公里”绿道建设的思路,作为公共交通末端的“补充工具”,在已建成89处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网点数量及绿道驿站建设,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与城市绿道的无缝接驳。
全面启动辖区生活垃圾数量布局和收集清运情况的摸排统计,强力规范全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工作秩序,实现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并深化推进与瑞典于默奥市合作的垃圾分类项目,以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和园林废弃物处理再利用为重点,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垃圾分类处置模式。目前,浐灞半岛社区7个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即将投入运行,将覆盖1万户居民,园林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处理能力2.5万吨/年)已启动建设手续办理。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对减少垃圾填埋量、降低环境污染、培养居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谢瑾(信息来源:2016年4月19日《西安日报》)
编辑:向鹏程
相关热词搜索: 浐灞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