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中国制造”的科学家

关注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驻埃及记者 刘水明 王云松 2016-04-23 21:40:58
[摘要]“我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8年,那年我前往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求学。本科毕业于埃及宰加济格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奥萨马,在苏伊士运河大学环境农业科学学院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后在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

  “我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8年,那年我前往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求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助理教授奥萨马·阿布·沙特向本报记者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十分激动。

  本科毕业于埃及宰加济格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奥萨马,在苏伊士运河大学环境农业科学学院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后在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他说:“一开始,我的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去一个与埃及在语言、文化甚至饮食方面差异巨大的国家求学?面对他们的质疑,我一时无法回答,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我突然发现,身边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制造’,我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中国。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践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箴言,成为一个‘中国制造’的科学家!”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奥萨马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4年中,没有回过一次埃及。每年寒暑假,他都是在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查阅资料、做实验、撰写论文中度过的。“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很宝贵,我要好好利用。”正是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奥萨马博士毕业时已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篇关于微生物与环境的学术论文。他离“中国制造”的科学家梦想越来越近。

  获得博士学位后,奥萨马回到苏伊士运河大学任教。2014年,他前往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为期8个月的博士后研究。奥萨马说:“在意大利工作期间,我收到中国同学发来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信息,并注意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正在招收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新疆与我的祖国在地理和气候上有一定相似性。当时,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希望我能再延长一段时间,但我觉得还是中国更适合我学习研究,便返回埃及办理赴华申请手续。”

  “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面向埃及开放两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埃及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对于加强中埃科技合作,提高埃及科研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奥萨马成为埃及首位“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的申请者,也是第一位被该计划录取的埃及人。此后,又有44名埃及科学家提出申请,17人如愿赴华工作。

  由于在中国的出色表现,2015年3月,奥萨马应中国科技部的邀请,在北京向2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科研成长经历,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搭建一座座互学互鉴、“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奥萨马说,他喜欢中国,中国人对他非常友好。“在中国学习、工作对我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决定再次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经过4年苦读,我获得了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我在中国工作一年后学术水平又有大幅提升;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制造’的科学家!感谢中国给予我的一切。”

  (本报开罗4月22日电)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奥萨马 中国制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互鉴 苏伊士运河

上一篇: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三论学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