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西安市雁塔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好日子领结婚证排队。 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
声音:“5·20”有人排斥有人拥护
领结婚证要排长队、玫瑰花涨价、主题酒店客满,还有那些个剩男剩女,想鼓起勇气,向暗恋已久的那个他或她表白……“5·20”发生的这一切,让这个日子与往日不太一样,李哲表示,当数字节日已成当下社会的一种文化时,每个人都很难置身其外。
而在西安经济开发区上班的周鑫琪却不太“愿”过这个节。“都是些速成品,太多了也就没啥意思了。”他说,包括5·20在内,诸如“11·11”、“5·18”等,都是网络时代催生出来的“快餐”,这样的节日太多了,就会造成审美疲劳。
即使是快餐,也有人爱。昨日在新城区民政局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李钊就很“拥护”这个节日,“多一个节日,多一个给爱人表示爱意的机会,为什么不呢?”她认为,“5·20”虽然经网络推动起来,但既然有众多网友追捧,就说明它迎合了众多人的需求,“其实诸如‘5·20’这样的节日,背后是人对人的包容和付出,你做了就意味着你心里有他或者她,你愿意为他或者她付出。”
天天过节,不见得就是坏事。家住西安南郊的李先生认为,节日是中国文化中和谐的集中表现,成千上万人一起做相同的事情,本身就有和谐共处的意思。“无论是‘5·20’还是其他节日,都是人们对共同生活的现实社会的一种共处诉求,如果真天天过节,我愿意。”
华商报记者张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