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渭南新闻 > 正文

大荔血故事:用“血淋”的场面 教人多行善勿作恶

渭南新闻 长江日报 2016-06-17 07:23:30
[摘要]大荔血故事——用特制的刀、枪、铡、剑、斧等器具“砍杀”活人,把经典戏曲或神话故事中血腥的场面,通过精湛的化妆技艺,用特写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人们多行善举,不作恶事,吸取血的教训。

\

\

\

\

  大荔血故事——用特制的刀、枪、铡、剑、斧等器具“砍杀”活人,把经典戏曲或神话故事中血腥的场面,通过精湛的化妆技艺,用特写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人们多行善举,不作恶事,吸取血的教训。它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数百年。2011年,大荔血故事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

  社火芯子中的“武芯子”

  大荔县官池镇马二村的张开山是大荔血故事的市级传承人,今年已61岁的他从十几岁开始,喜欢上血故事这一民俗后,便跟着师傅学艺。他是一名铁匠,能自己制作出血故事所需的各种道具。

  “大荔血故事从古一直流传到现在。间隔一两年时间,就会组织人员表演。”张开山说,根据风俗习惯,大荔血故事“不闹十五,闹十六”。意思是说,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不动血。所以,表演一般在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进行。

  对于血故事的起源,大荔县文化馆资料记载,自从春秋时期起,大荔县就出现同州梆子等古老戏曲剧种,在同州梆子戏带动下,各种戏曲剧种逐渐在大荔县广泛流传。戏曲剧种的增多和流传,为血故事提供了更多的创作艺术源泉。

  血故事是社火芯子表演中的“武芯子”,或鲜活、逼真、刚烈、激昂,或恐怖、神秘,成为社火中的“压轴戏”。题材大都取材于凶杀格斗的传统武戏或神鬼传说。表演者用特殊处理的真刀、真斧等“砍杀”活人,将每个经典故事的血腥场面用独特的化妆手法展示,突出“血”的特点。

  诸如《铡美案》、《耿娘仇》、《阎王换头》……这些戏曲,把铡头、挖眼、剖腹、剁脚、断手等血淋淋、阴森森的恐怖场景,通过芯子装扮,用“特写”表现方式,夸张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教育人们多行善举,不作恶事,吸取血的教训。

  行规

  在保密隐蔽的环境中装扮

  作为大荔血故事资深装扮把式张开山说,血故事的逼真在于装扮把式的技能,核心主要在“破血”和“装扮”。而这种“绝活”是血亲单传,只传男,不传女。在先辈的口传手授下,一代一代密传下来。此外,装扮的特制刀、枪、铡、剑等道具用料非常讲究,有许多行规和禁忌。

  血故事装扮时,须在隐蔽性强的环境里进行。除了“芯子”的主要装扮把式、助手和装扮者外,任何人不得靠近,尤其不允许女人在场、窥视,更不许女人接触装扮的任何物品。

  装扮把式前一天得净身沐浴,且将他隔离于社火装扮场内,不得同女人说话,不得行房事。装扮当天鸡鸣之前,装扮把式和他的助手在特定的地方,先将猪羊用酒馍食醉,然后和助手秘密宰杀。将肝、肠、心、肺用红托盘盛好,盖上红布,鲜血盛于专用器具“血皿”之中,以备装扮之用。猪、羊的肉归装扮把式和助手。既算是酬劳,也算是为他们消灾驱邪,求之以吉利。

  “一般36岁的扮演者比较多。”张开山说,大荔血故事的扮演演员大都是处于本命年,据说本命年人见了刀、枪凶器可避凶险。出芯子的前一天,还必须要祭风神,抬出一两台芯子响鞭,敬神,以求活动过程平安。

  “一台血故事,有主要表演的,拉车的、参扶的,人少了不行。”张开山介绍,表演一般最低50个人,最多上百人参加。

  装扮

  用荞面捏出断胳膊断腿

  血故事的逼真不仅在装扮把式的技能,特制的刀、枪、铡、剑等道具更是装扮成功的基本要素。血故事装扮前,使用的道具必须先过火,再用黄表齐齐擦拭。道具看似神秘,实则不过是铡口刃那儿留了人头可钻过的口儿,刀、枪、剑头分为两截而已。然而要装扮诸如刀枪过背,剖腹割心,断足剁手,倒插入磨,以至乱真,那就是把式的“绝招”了。

  选定的演员,睡或站在桌子上,用酒精擦拭要化妆部位。装扮用的材料有麻油、菜油、麻纸、纸、驴胶或骨胶、五色面(高粱、玉米、黑豆、麦面、荞面),猪内脏、羊内脏、酒精、猪血、羊血、红色水、三轮车等器具。

  “荞麦面是主料,用荞面来捏断了的胳膊、腿、手、脚等。用适量的胶水与麻条配合进行粘贴,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猪、羊的内脏或人的肢体,再行伪装,洒上猪、羊的血或红色的水,造成血淋淋的惨状,一抬血故事就装扮完毕,然后再上芯子,也有在芯子上直接装扮。

  等装扮就绪后,还要给装扮演员递上三五杯酒,饮后就可上芯子把化妆好的人和桌子抬上三轮车,与社火一起出行。表演结束后的工具用酒精清洗,再用清水洗刷,黄表擦拭,最后过火,外用黄布或红布包裹严实,予以封存,待来年再用。

  血故事主要装扮的剧目有《铡美案》、《耿娘杀仇》、《刺辽》、《鬼推磨》、《锯裂分身》、《王佑断臂》、《阎王换头》等。扮演者表演时,穿着戏曲对应的戏服。

  传承

  艺人年近花甲保护迫在眉睫

  大荔县文化馆称,血故事的化妆技艺复杂,传承为口传,很容易失传。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装扮血故事的老艺人都已近花甲,所以保护此项目迫在眉睫。

  近年来,大荔县文化局、文化馆对血故事项目已经进行了搜集整理,多次下乡督促此项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活动。村委会已组织人员开始恢复活动。2008年,文化馆对此项目的传承人发放了传承补助。 华商报记者 边飞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张开山 芯子 血淋 作恶 铡美案

上一篇:临渭区5岁女孩遭奶奶殴打 留守儿童暴力侵害案频发 下一篇:渭南暴雨积水1.5米困住大巴 消防员用皮划艇救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