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到“恐聚”,大学生聚会应酬压力大
“行 行行,我晚点肯定到。”西安工程大学学生马博文接完电话说,昨天晚上刚参加完同学的“生日聚会”喝了一肚子酒,今天中午又接到学生会通知“换届聚餐”,大 家晚上一起欢送老部长,迎接新部长。现在又接到电话要临时参加一场“同乡聚餐”,一时间搞的他有点措手不及。
根据记者在西安多所高校走 访调查了解到,目前“聚会应酬”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不论年级高低,不分男生女生,聚餐活动都很频繁。大一大二的同学,主要以各种社团开展的 聚会活动为主,比如迎新聚会、换届聚会、社团经验交流聚会等;大三大四的同学,主要以实习归来交流、毕业离别为主,比如各种类别的散伙饭,谢师宴等。
“周 三是舍友生日肯定要聚,周五社团聚会,下周学生会换届还要聚。”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苟乔说,自己来自甘肃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条件很一般。平时 生活费有限,聚会多了开销太大,让她的生活费大大吃紧。她考虑暑期就不回老家了留在西安打工,这样能为家里减少一些负担。“其实班级同学之间小聚无可厚 非,但加入社团后聚会过于频繁,难免成为一种负担。”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李华在谈及大学生聚餐这一问题时,说他是深受其“毒 害”。李华所住的宿舍除了他自己,剩下几个人已经不太在学校食堂吃饭了。基本上到了饭点就是几个人在学校外面的小餐馆AA点菜吃,早餐就是买的各种零食一 对付。周末则会选远的高档点的餐馆吃一顿好的。“像我的家庭条件,是不可能这样去吃的,但是总不去,等于是在孤立自己,在宿舍的心情也越来越不好。可是去 吧,只能偶尔去,算是和舍友保持着感情”。
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会计系的大二学生张芳也有类似的烦恼。大一时加入了学校的一个社团,经常 会被叫去聚餐。有时时间冲突去不了,部长还会下“死命令”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为此她还逃过几节晚上的选修课。更过分的是,到后来社团里有个男生喜欢一 个女生,就会经常说要聚会吃饭,想借此来制造机遇,当部长的也就成人之美,搞得其他人苦不堪言。对于这些聚餐,张芳有很大的心理抵触,因此大一结束时,就 退出了这个社团。
记者发现,从普通大学生到社团干事,社团部长,再到学生会主席,聚会频次是越来越多。普通学生多是情感交流聚会,领了 奖学金被要求请客吃饭,失恋了召集朋友吃饭,有难题了朋友开导也需要请对方吃饭,就连一起打游戏通关了也要吃饭庆祝……而社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在这些情感 交流饭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工作应酬饭局。
既然有时很无奈,那这样频繁聚餐的意义何在?有同学回答说:“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交吧,大部分人可能心里想着说不定以后会靠哪个朋友帮忙,现在积攒点人脉关系”。
编辑:王彬
上一篇:网曝一裸男因天热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内当众洗澡 下一篇:全国党员8875.8万名 基层党组织441.3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