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子下跪买狗:卖房筹钱儿子离婚 账目不清受质疑

社会新闻 澎湃新闻网 2016-07-15 09:04:47
[摘要]2014年6月20日,杨晓云在大市场跪求男子将一只金毛卖给她。2014年,当杨晓云第一次知道有人把吃狗肉当作“节日”时,她自称“揣着15万从天津赶来,买回300多只狗”。

女子下跪买狗:卖房筹钱儿子离婚 账目不清受质疑

  2016年6月22日,广西玉林,一名当地人与杨晓云热情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我跟亲情友情爱情没有缘分”

  一辆9米长的红色卡车装满了狗,笼子垒了两层,历经三天三夜,走了2500公里,从玉林抵达天津——杨晓云坚持要把买的狗运回家。

  一路上颠簸,到达天津时已是深夜,帮忙卸狗的除了随行的人和两个司机外,就只有杨晓云的儿子。数了数,一共死了两三只狗。小张说:“有的狗累得喝不了水。”

  在天津武清区郊区,杨晓云的新狗场很大,有7、8亩地,狗场四面被围起来了。每周六,他们要把狗从旧场地运到新场地。据杨晓云说,陆陆续续已经有1000多只狗被运过来了,旧狗场还剩200多只狗。

  她与世间的缘分似乎只剩下那些狗了。她的丈夫在二十几年前去世,40多岁起她开始频繁把流浪猫狗领回家,家里很快就容纳不下,她不得租房给狗住。

  在独子海杨的印象中,最多的时候,两三个狗场密密麻麻都是狗,大约有两三千只。

  海扬受不了母亲近乎“偏执”的行为。“15岁时我走了,不乐意了。”他向澎湃新闻回忆,当时他没跟母亲打招呼,就跟几个伙伴去了深圳。

  杨晓云并没有因为儿子出走而放弃养狗。用她的话说,她只听她自己的,她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儿子管不了我,我老公管不了我,我父母也管不了我,我在家为所欲为。”她为了养狗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卖了两套房产。

  2016年上半年,她建新狗舍没有钱,要把儿子的房子抵押。这房子是儿媳妇的父母买的,买时花了五六十万。亲家不同意抵押,最后闹到媳妇和儿子离婚。事实上,海杨也不同意,但“不同意也没办法,没有钱”。

  杨晓云知道自己养狗影响了儿子。“他急了,嚷两句,我也不理他。”杨晓云说,这次从玉林回来,凌晨两三点卸狗,“他说我累了,我不卸,我说,不卸,滚蛋!”

  唯一的孙子现在住在外婆家,杨晓云一年见不上两三次。问她,想吗?她说,不想。“有时提起来才想。”她后来又补充说,这不是心狠,“我觉得我这个人在世上没什么缘分,跟亲情友情爱情没有缘分。”

  “为什么非得公开账目”

  在动保圈,少有人像杨晓云这样饱受争议。

  喜欢养狗的吉米经朋友介绍进入一个动保微信群,在这个将近两百人的群里,分化成“挺杨”和“骂杨”的两派,双方不停地打“口水仗”,日均近千条信息铺面而来。“看不过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太太,一个人救了那么多只狗,还被人骂,我就和他们对骂。”吉米告诉澎湃新闻,像这样的群还有几个,但她后来都退了。

  并不是所有动保人士都赞同杨晓云的买狗行为。在四川省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乔伟看来,这样的做法可能适得其反,“让狗贩子赚了钱,更膨胀了。”

  善待是广东一家动物保护团体的创办人,她每年都去玉林“狗肉节”,但主要是跟政府部门沟通,宣传“不吃狗肉”。她认为,买狗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在救狗的同时也不要影响自身的生活。”

  三年前,杨晓云买狗出名后,接到的爱心捐款变多了。次年,她带了20多万元,买了三四百只狗。她还在当地找了一个农家院,想建立一个养狗基地和一家素食馆,但最后都失败了。

  2015年9月份,有外媒报道,杨晓云受到中国部分动物保护人士的指责,指责她骗捐,并有虐待动物的行为。动保人士质疑杨晓云夸大了她的救助工作,并要求她解释资金的去向。

  杨晓云的生活显得封闭,她不会上网,收养狗20多年,至今没有注册组织,小顾是杨晓云唯一的兼职助理,他还在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念大一。7年前,15岁的小顾在报纸上看到杨晓云收养动物的事迹,就决定去“投奔”她。

  小顾家在天津东丽郊区,父母做小买卖,自家的屋子在一楼,面积约60多平方米,除了做生意的地方,家里所有角落都是猫狗,有20多只。“我喜欢动物,什么动物都喜欢。”

  尽管热爱,但要做到有序的管理,两人显得力不从心。

  这次玉林之行,他们甚至没有一个收支账本。在买狗现场,小顾负责收狗付钱,他用圆珠笔在手臂上写下每一批狗的数量和价钱,一边抬狗上车。天快亮时,他手臂上的字迹有些已被汗水模糊。

  在结束买狗后,杨晓云说,一共用去11万元,自己带的8万元(包括小顾带的3万元),加上一位来自黑龙江爱狗人士捐款3万元,还有“老外”给的6000元钱。但是,并没有人进行账目汇总,狗的数量也没有具体的统计。凭估计,她说,大狗200多不到300只,还有小狗,加上猫一共400多只。

  天津基地狗的具体数量也没人知道,小顾说难以统计。“密密麻麻,没法数,有些不太跟人亲近的,就待在角落。”他们每周还陆陆续续从狗贩子手里买狗,但也没有专人来记。“不像有的基地,狗有固定数量,到一定数量就不救了。”

  四川省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乔伟的基地共有1200只狗,有五个工人和他的父母照料。他们各自有分工,乔伟本人主要负责救助狗,他让基地狗的数量保持在1200只左右,每年会有新增,但也会有人来领养。“只进不出的话就会垮掉。”乔伟说。

  相比之下,杨晓云的狗舍只雇了一名工人,她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0-1点睡觉。“起床之后,没有闲着的时候,天天拿着扫帚在院子里扫(狗粪),两天不做,就无路可走。”

  一位曾跟访杨晓云、拍摄过他狗舍的电视台记者形容,有的狗就在杨晓云睡的床上排泄,人走进去她屋子里都要踮着脚尖。

  “他们造谣我,不就是说我狗养的不好么,非说我们狗舍不干净。我今天把卫生做完了,明天早上就一塌糊涂,一只狗拉一滩就一千滩吧,天天要做,我前脚弄干净了,后脚就拉。”说起外界对她的质疑,她的话停不下来,“我杨晓云就是杨晓云,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乔伟认为,杨晓云的主要问题在于账目不细。“你要把多少只狗,别人捐了多少钱说清楚。”善待也觉得,尽管国内很少有救助站能做到账目透明公开,管理规范,“但账目不清楚,还是要完善的。”

  但杨晓云却觉得,为什么非得告诉外界这些数字呢?“比如说你捐钱了,我们买了一车狗回去,谁心里都明白。你不拿大伙儿钱,能买狗回去吗?”

  杨晓云说,这次在玉林她的钱全部用来买狗了,回到天津,她拿不出应该付给司机的两万块车费。这笔钱最后由小顾学校的一位院长出了。

  坐在澎湃新闻面前,她感叹,世上的事太假了,“现在的 动保 什么人都有,因为没有规则。现在你抱着狗照个照片你就是 动保 。”

  问她什么是“真动保”,她认真地说:“就像我这样,我就是 真动保 ,我就是真正的爱狗人士。我没有必要再解释,我20年如一日,全国哪我都去,只要有杀狗的地方我就去搞暗访,只要能救的我就去救。”

  作为对质疑的“反击”,她决定把这次买狗的过程拍视频放到网上,“放到网上去什么都不说,让你们自己看一只狗多少钱。”

  6月23日凌晨4点,小张按照杨晓云的要求,用手机拍摄买狗的过程。但拍着拍着,手机就没电了,因为没有准备备用充电设备,此次拍摄计划中断。

编辑:王静

相关热词搜索: 杨晓云 买狗 海扬 狗粪 离婚

上一篇:北京一大学女生卷款70万消失 家长到校拒不还钱 下一篇:老人为买玉石床与女儿闹翻 大骂女儿太抠不孝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