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子下跪买狗:卖房筹钱儿子离婚 账目不清受质疑

社会新闻 澎湃新闻网 2016-07-15 09:04:47
[摘要]2014年6月20日,杨晓云在大市场跪求男子将一只金毛卖给她。2014年,当杨晓云第一次知道有人把吃狗肉当作“节日”时,她自称“揣着15万从天津赶来,买回300多只狗”。

  2016-07-15 07:58: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原标题:杨晓云下跪买狗后:卖房筹钱儿子离婚,因账目不清等饱受质疑)

女子下跪买狗:卖房筹钱儿子离婚 账目不清受质疑

  2014年6月20日,杨晓云在大市场跪求男子将一只金毛卖给她。  许海峰 澎湃资料图

  6月21日,杨晓云从出租车下来,她想去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馆看一看。但不到五秒钟,人群就朝她涌来。年轻的、中年的,男男女女,举起手机一阵拍。一分钟不到,她已经被困在人群中。几名便衣警察围着她,护送她沿着马路离开,人群紧随其后,闪光灯照亮晚上9点的夜色。

  “后面都是你的粉丝啊?”

  “都是吃狗肉的。”

  这是68岁的杨晓云第三年来玉林“狗肉节”买狗。2014年6月,向狗贩子下跪的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开后,杨晓云成了国内外知名的“动保明星”,爱狗人士专程找到她表示声援,她买狗也获得一些资金赞助。

  在聚光灯下,她是支持者的旗帜和反对者的靶子——反对的声音不单来自吃狗肉的一方,她高价买狗的行为在动保圈内也是异类:一个以她为主题的微信群里,支持者和反对者以日均近千条的信息互相攻击。

  有人在网上发帖质疑她骗捐、虐狗、夸大救狗数量,让这位在20年前开始收养流浪狗的天津退休教师,在过去几年来,陷入前所未有的成名漩涡。

  在玉林走到哪都有人围着

  杨晓云戴着太阳眼镜。一头短卷发,皮肤黝黑,鼻子微鹰钩,这让她看起来有股凌厉的气势。

  玉林人有在夏至日吃荔枝狗肉的习俗,俗称“四把火”——荔枝,狗肉,酒,天气,当地人称作“荔枝狗肉节”。

  6月21日,夏至。当晚9点多,在玉林市区狗肉餐馆最多的江滨路上,吃狗肉的人群已经散去,和往年不同,今年店家被要求不能在店外摆桌子。

  2014年,当杨晓云第一次知道有人把吃狗肉当作“节日”时,她自称“揣着15万从天津赶来,买回300多只狗”。

  一张她给狗贩子下跪的照片在当年流传甚广。“那不就买狗,他(狗贩子)不卖嘛,所以就下跪了。”两年后的夏天,杨晓云用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语气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释说。

  而当年跟访杨晓云的一位人士曾见她向媒体随口报出一个买狗的数量,那个数字后来被证明“夸大了”。这也成为质疑者指责杨晓云“说谎”的例证。

  在上述人士看来,杨晓云当时可能没有计算她买狗的数量,作为此前很少接受采访的寻常百姓,杨晓云大概有些急于表现。

  现在,杨晓云寻常百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她再出现在玉林,群众齐刷刷围拢上来,有人用戏谑的语气冲她喊:“我这里有狗,你要买吗?”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玉林市政府派便衣跟随保护她,在公众场合,无论她去哪里,身边至少有两位便衣跟随。

  16岁的小张也像保镖一样贴身跟着杨晓云。小张今年刚考上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他自称喜欢狗,家里养了好几只,三天前通过杨晓云的助理小顾认识杨,就跟着她来到玉林“救狗”。

  跟着杨晓云的还有她的粉丝吉米。生意人吉米看起来50岁上下,她从广州来, 这时她第一次见到杨晓云本人,此前她们已经在网上结识有一年。

  “往那一站,狗贩子都出来了”

  夏至前后,玉林大大小小的酒店大多显示客满,房价涨到平常的两到三倍。各地动保人士、食客、游客和媒体都汇聚在这个南方的小城。

  玉林人黄天(化名)感到,现在告诉外人自己是玉林人时,大都会收到异样的眼光。他在玉林当地做小商品生意,在网上认识了两个女大学生,对方知道他是玉林人后,就想来“玉林狗肉节”,“她们问我,如果她们来,我能不能保护她们?”

  黄天拒绝了,他认为,对方对玉林人已有了成见,即使来了,也心存芥蒂。

  聚焦玉林的不单是中国人。在瑞士某动保组织工作的意大利人Davide从国外独自来玉林“救狗”。他不会说中文,但遇到杨晓云后,他一眼就认出来,冲过来抱着她亲吻拍照。

  Davide从媒体上知道杨晓云的事。在相遇后的两天内,他共捐出7000块钱,跟着杨晓云一起买狗。

  动保人士、做狗肉生意的人士各有阵营,立场明确。但当杨晓云以一个买狗者的身份出现时,她和狗贩之间又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达成某种平衡。

  她是狗贩的“大客户”, 大多玉林的狗贩认识她。6月21日晚8点多,杨晓云的手机响了一次,她没接。

  “是狗贩子。”她说,“这不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吗?我往那一站,狗贩子就都出来了,用不着联系。”

  在杨晓云看来,现在她跟狗贩子的关系已经缓和多了。“跟他们就跟买卖一样,不像过去,背后打我骂我。”她有时觉得,狗贩子不都是坏人,有的人只是不得不以此为生。

  在一个小型活狗交易市场,狗贩们在摩托车后座上挂着两三个铁笼子,数量不同的狗在笼子里嘶叫着,一名狗贩喊出16元一斤的价格,杨晓云想还到12元一斤。最终,狗的交易并没有过秤,而是按照数量和狗的大小、健康状况论价。平均每只狗的价钱在400元上下,也有的狗会卖到500元。一位黎姓本地人卖给她19只狗,拿到了9600块,喜滋滋地开车离开了。卖完狗后,狗贩大多会主动要求留下杨晓云的联系方式。

  只要还活着的狗杨晓云都会买,不管是否得了重病。比如,她买下一只奄奄一息的金毛犬,花去500元:那只狗严重中暑,在地上抽搐着,杨晓云无法带走它,就让吉米送到当地一位信佛的居士家,结果当晚狗就死了。

  “这只狗生病了,他们故意要她买,现在买了又带不走。” 吉米不赞同杨晓云这样买狗,她愤愤地对澎湃新闻说。

编辑:王静

相关热词搜索: 杨晓云 买狗 海扬 狗粪 离婚

上一篇:北京一大学女生卷款70万消失 家长到校拒不还钱 下一篇:老人为买玉石床与女儿闹翻 大骂女儿太抠不孝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