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与徒弟讨论盾构设计图
这个中国人让德国人服了
几十年来,李建伟率领团队完成各类盾构、顶管制造任务200余台,各类钢模产品300余套,极大的促进了国产盾构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谈到国内盾构与国外的差距时,李建伟很坚定:“除了在构架上面的欠缺外,咱们国内盾构综合起来不输于包括德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
每个盾构3600吨,上万的零件,代表着国家的机械化水平,而这个研发国产盾构的老师傅从未给国人丢脸。
“2004年,建设沪崇苏越江隧道时,我们和德国海瑞克公司第一次合作,当时的盾构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径是15.43米,安装到拼装机时,原来设计图上的吊点,与我们的设备部分地方不太符合,不具备吊装的能力,德国人当时坚持自己的方案无误,师傅和他们沟通说,如果按照这样的吊点,吊起来时会出现撕裂的情况,但是德国人依然坚持原有的方案。”李建伟的徒弟董宾回忆。
果然,当盾构吊到3米左右时真的掉下并撕裂,与李建伟当初预想的一样。这事儿过去后,德国工程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只要遇到困难,就去请教他,只要李建伟在工地现场,都会第一时间主动询问他的看法,甚至经常亲自登门拜访。
但是,李建伟也坦言,德国人的敬业精神是值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学习的,当然包括中国。同样,李建伟的敬业劲儿也都被徒弟们看在眼里,当年在香港做地下工程时,他竟连续作业长达57个小时没有上来。在平日,徒弟杨晨平告诉记者,每天下班,所有车间肯定是师傅最晚离开的。
正是凭借这份敬业与执着,李建伟已经是当前中国甚至世界上顶尖的盾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