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罗开富:追寻信仰的足迹 一个人的长征

关注 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川 2016-09-02 17:09:18
[摘要]罗开富告诉记者,30年前重走长征路时,长征中曾担任周恩来总理警卫员的老红军顾玉平曾和他讲,“学红军精神,走长征路。罗开富说,长征精神所体现出的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以及实现中国梦,靠谁来实现,就是靠青年人,靠下一代。

\

  罗开富展示当年重走长征路时的照片资料。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艰难险阻:疲惫、饥饿、寒冷,挡不住长征的步伐

  1984年10月16日傍晚,亦即红军开始长征整整50年之后,罗开富在江西省于都县两名向导的陪同下,冒着细雨从于都河畔整装出发,而这里便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长征出发地。

  当天午夜,罗开富走进黎村乡,在凌晨两点终于找到了50年前中革军委领导出发当晚的宿营地。“我顾不上脱去湿衣服,争分夺秒写报道,写完后又赶紧打电话,用口述方式把报道传回报社。”罗开富说,当时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述,当念完稿件放下话筒后,心潮还在起伏。

  此后的368天,罗开富基本都是依靠乡村电话或者到乡邮电所拍发电报的形式传送稿件。为此,老红军顾玉平称罗开富是第一个“一步不落、一步不偏、一天不少把长征路走通、还要边走边写的人。”时任瑞金县委副书记沈运煊惊讶道,“1980年以来,我们接待过四五百人说是走长征路的,还没听说过全程都靠两条腿,还要每天写稿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对于罗开富而言,艰苦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第一天走下来,脚上就已经磨出血泡,第二天更严重,到第三天,脚上的血泡磨破后竟和袜子粘连一起,袜子脱不下来。”罗开富说,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剪掉袜子,但是粘在肉上的碎袜片还留在脚上。

  洗脚会感染,不洗又怕加重溃烂。两难之下的罗开富只好找来医生将伤口消毒,又在脚上分别包裹上三只大口罩,以便减少摩擦。临时买不到大号鞋子,地方就连夜编了几双草鞋,以应一时之急。

  罗开富告诉记者,磨脚起泡对于整个长征路中的困难而言,只是太仓一粟。

  在大渡河畔,罗开富黄疸性肝炎复发,吃不下食物,眼睛和皮肤开始泛黄。为了不耽误行程,罗开富让向导轮流举着竹竿上的吊瓶,边走边输液。

  在贵州省黎平县的雪山上,罗开富左腿小腓骨跌伤骨折,他坚持不住院、不坐车,而是由向导搀扶、当地医生随行治疗,直到能够拄着拐杖独立行走。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罗开富用仅剩的几根腊肉骨头熬煮泡过水的面块吃。没有木柴引火,罗开富和向导生吃羊肉、生吞河鱼,几乎吐尽了黄水和胆汁,一坚持就是5天。

  罗开富觉得,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相对于当年的红军,他重走长征路时的境况和条件已然好了很多。

  “疲惫、饥饿、寒冷,红军当年遭遇到的恶劣环境和困难,超乎想象。红军一路征战、且战且走,体力消耗大,又营养极度缺乏,沿路物产不丰,数万大军普遍筹粮不足,断炊现象严重,而且当时红军缺衣、缺被、缺鞋,都是穿着薄军衣和草鞋开始长征的,很难御寒。”罗开富说,能够以这样的条件走完长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才是长征精神的核心。

  和当年红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一样,1985年10月19日,罗开富凭借顽强的意志一路坚持到了终点陕西省吴起镇,依循红军当年长征的路线和日期,未曾耽搁延误一天。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罗开富 长征精神 1980年 长征胜利

上一篇:长征路上,镜头背后的“你们” 下一篇:G20杭州峰会,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再升级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