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有感

政企资讯 华商网 作者:郭丹 2016-09-19 13:44:25
[摘要]《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部电影没有多么豪华的制作,也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主人公阿哈马德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但阿巴斯导演却用自己平朴直白的镜头语言将这个发生在伊朗小镇的故事拍摄的如此动人。

9cb0ca62-8551-4919-a317-29e2fa87.jpg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部电影没有多么豪华的制作,也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主人公阿哈马德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但阿巴斯导演却用自己平朴直白的镜头语言将这个发生在伊朗小镇的故事拍摄的如此动人。阿哈马德的生活就如同我们所有人的小时候一样,学校,家,两点一线,每天都按部就班,中规中矩。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这部影片中所的有孩子都必须遵守大人所定的规矩,老师告诉孩子作业必须写在作业簿上,这是老师的规矩。母亲告诉孩子必须把作业写完才能出去玩,这是父母的规矩。奶奶告诉孩子上楼必须要脱鞋,这是奶奶的规矩。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都不容忽视,不可违拗。这些,就是主人公阿哈马德要遵守的来自成人世界的规矩,这也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起因是内玛扎迪没有将作业写在他的作业簿上,老师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了内玛扎迪,并告诉他如果再不把作业写在作业簿上,他就会被退学,或许这只是老师的一句戏言,但阿哈马德却当真了,他为了归还朋友的作业本,违背了母亲定的规矩,背着母亲拼命奔向远方的朋友的家,他跑过荒原,越过沙丘,穿过丛林,终于来到了波士提,“这里是内玛扎迪的家吗?”阿哈马德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但与孩子的纯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大人们的冷漠与忽视。

  影片中曾多次出现过浅蓝色的木门与铁门,浅蓝色象征着童真、干净的阿哈马德的内心世界,阿哈马德做的事在我们现在看来,或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他们的世界里,这关乎着朋友的生死,是顶了天儿的大事。木门与铁门则隐喻着当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铁门虽然坚固,但他隔断了邻里的往来,相反虽然木门脆弱,但却是连接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正如那位做木匠的老人一样,他认识周围很多人,甚至是阿哈马德的父亲,他不同于其他冷漠的大人,是整部影片中唯一愿意陪阿哈马德一起找寻朋友的家的人,他会亲切的跟阿哈马德讲话,告诉他很多道理,这与会做铁门但又市侩精明的内玛扎迪先生截然不同。“3”这个特殊的数字在片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课堂上老师对已经超过三次没有将作业写在作业簿上的内玛扎迪提出最后的警告,阿哈马德的爷爷也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大人的规矩,绝对不能说三遍,“3”是最后的界限,但也正因为有这个界限,孩子跟大人不能真正的进行交流,大人总是强制性的逼迫孩子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孩子不能有任何的异议,否则就是没有规矩,应该被父亲好好的教训。长此以往,孩子习惯的去做大人吩咐的任何事,习惯的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直到他们长成了另一个大人,继续用这样的规矩教育着下一代。

  除此之外,本片的构图也是一大亮点,阿哈马德在前往波士提的路上,经过了一个“S”型的小山丘,阿巴斯导演并没有选择跟拍的方式,而是一直在用固定的镜头拍摄全景,整个画面中,地的比例足有十分之九,只在最上方留有一线天的光亮,越发显示出阿哈马德的渺小与前路的艰险。在阿哈马德找寻的过程中,镜头一直在跟着他移动,很多画面都是用建筑物或者自然景物的庞大与壮观来凸显阿哈马德的弱小,这样的构图更能很好的诠释影片的主题,将孩子的孤立无援,人际关系的疏离,淋漓尽致的呈现给观众,达到“我以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影片中的声音除了人声和自然声之外,导演只运用了两段音乐,两段都是在阿哈德前往波士提的路上响起,第一段音乐节奏比较快,暗示着阿哈马德偷跑到波士提紧张的心情,第二段是阿哈马德跟着内玛扎迪先生去往波士提时响起,这段音乐节奏较缓,带着一丝趣味性,但声画的结合却能让观众对阿哈马德产生怜惜,心酸之感。

  在阿哈马德找寻的最后,是一位木匠老人陪伴着他走过了长而黑暗的道路,这位老人也有自己要固守的规矩,他按照自己的规矩,坚持做木工活,纵使时代已经将之淘汰,但他还是保有那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老人絮絮叨叨的跟阿哈马德说了很多话,但当阿哈马德到达老人所说的地方时,他发现这个并不是他朋友的家,他没有告诉老人,而是善意的将作业本藏了起来。在我们的人生中,或许会走很多岔路甚至迷失方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人,但要记得放慢脚步,不要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要错过身边的美景,始终用一颗赤子之心去看待事物。虽然阿哈马德没有真正找到朋友的家,但他却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规矩,就是那个见证了阿哈马德这一路上所经历的艰辛的作业簿,这个特别的规矩没有大人世界里那些非黑即白的冰冷,而是如同夹在作业簿中那朵小黄花一样温暖明艳。

  在我看来,“阿哈马德”不仅仅是影片的主人公,更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时期。在那样一个无忧无虑的纯真时代,有棉花糖,橘子水,还有我们挚爱的王子公主,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童话城堡里,不为世俗风霜所侵染,那时候的我们天真,单纯,唯老师的命是从,渴望被认可,被关注,也会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拼尽全力,会为了老师的一句责罚难过一整天,后来的我们也曾渴望能像花朵一样,永远骄傲,永远鲜艳,能永远让青春定居在我们的岁月,可随着年岁的生长,花朵终会凋谢,时间终会前行,王子公主也终将会被金钱,权力,地位所取代,我们走过的路越来越长,领略过的美景越来越多,独属于每个人的印记却已被现实磨平直至消失不见,“阿哈马德”变成了“内玛扎迪先生”,这种改变我们无可奈何,我们能做的唯有放慢前进的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像那位木匠老人一样坚守着自己的规矩,不向现实妥协,在心里为喧嚣浮躁的尘世留有一方净土,才能让我们拥抱过的美丽,都再也不破碎,让每一个昨天都再也不后悔。

  影评人介绍:

    郭丹,来自文理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影视专业,喜欢看书,喜欢徐克的武侠世界,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人。

影评人郭丹.jpg

影评人郭丹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阿哈马德 阿巴斯

上一篇:观《橄榄树下的情人》有感 :有关爱情和人生的迷局 下一篇:浅析电影《路边野餐》的影像叙事:迷失在记忆的雾中风景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