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丝路上的陕西元素:金城关前吼秦腔 寻秦风秦韵秦之声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时间:2016-10-11 17:10:09 编辑:靳聪 作者:孙鹏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作为全国第一家秦腔博物馆,兰州秦腔博物馆展示了目前征集到的珍贵秦腔实物资料。

  西部网讯(记者 孙鹏)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10月10日,“一带一路”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团结束了第一站天水的采访,来到了此次活动的第二站甘肃省兰州市,到达兰州后采访团一行来到坐落在兰州市金城关风情区二台阁的秦腔博物馆。一起探寻秦腔在丝路上的传播与发展。

  秦腔剧目内容数量之多,居中国戏曲文学之最,秦腔题材广泛,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历代重大政治事件,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应有尽有,早期多以神、社乡祭祀庙会为主。秦腔作为流行于整个西北地区的古老剧种,是西北地区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兰州秦腔博物馆的筹建对于西北五省乃至全国戏曲届都是一件大好事,为秦腔发展的历史足迹和记载这一古老戏曲的所有珍贵资料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秦腔不仅是陕西人民喜爱的戏种,同样也深受西北五省百姓喜爱。作为全国第一家秦腔博物馆,兰州秦腔博物馆展示了目前征集到的珍贵秦腔实物资料。从最早的秦腔唱本、钢印本唱本、脸谱、老杂志、老戏票、演出说明书、人工手画戏服、整套的木偶戏箱、唐代戏俑,到戏曲题材的剪纸、邮票、工艺品,以及一张张记载着戏曲发展重要历史事件的老照片。

  同时展出了民国戏曲与秦腔,秦腔的音乐、艺术特点,秦腔的传承及教育机构,班社与剧团,秦腔的剧目,从戏楼、戏园到现代剧场,秦腔名人,秦腔的鼎盛时期,西秦腔,陇剧,秦腔木偶戏,秦腔皮影戏,各种演出交流、秦腔艺术节会演活动等13个部分,共有7个展厅,展出面积2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出戏都有三个舞台,前台的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演绎的都是人生故事,而在后台的舞台化妆室也有着鲜明的等级之分,头牌演员有自己的“单间”由专人为其化妆穿衣等等,而群众演员化妆则随便勾抹几笔即可。

  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提高秦腔演员的社会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接见秦腔演员,并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也促使了秦腔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秦腔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红极一时。

  随着秦腔艺术的发展、繁荣,出现了庞大的秦腔演员队伍,演员凭借高超的技艺,赢得老百姓的倾心。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许多秦腔社团,1912年在西安成立的易俗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易俗社在成立之初叫做陕西易俗伶学社后改名为陕西易俗社,易俗社开启了秦腔改良的新风,表现男女婚姻爱情和家庭悲欢离合的新编剧目渐成秦坛主流,陕西演员也不断来兰州演出。在展馆内展示的许多著名的秦腔演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来自陕西。

相关热词搜索: 秦腔 秦之声 丝路 秦风 唱本 班社 演出 戏服 博物馆 人工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