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之下,一把板胡,吱吱呀呀,琴弦来回推拉,就像耕地的犁头划过三秦大地。刹那间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洪流滔天,飞沙走石。一座座房屋倒塌,睡梦中的山里人从废墟爬出来……背景与现实的急剧转换,震撼了舞台下每一个观众的心,这就是昨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秦腔现代戏《家园》的表演现场。
秦腔现代戏《家园》以数年前陕南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党和政府实施避灾移民重大工程,将不适宜在山区居住的村民搬出大山、重建新家园的故事。该剧剧本由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国家二级编剧屈曌洁历时四年联手创作。导演是79岁的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
整场剧的表演过程中,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情节,都是用一个个小故事慢慢堆积情感。《家园》剧目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谈起《家园》的创作之路表示,《家园》虽然讲述的是重建新家园的故事,但呈现的并不仅仅是移民搬迁、建新房子,而是打造重建信仰的家园、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家园和希望的家园的心灵史诗剧,“有信仰有希望有尊严地活着,才是幸福地活着”。从剧情推进、服装道具、舞台设置等方面都映照了人物内心刻画,“譬如舞台场景中,一开始是泥石流侵袭后的残砖断墙,是一片废墟,渐渐地舞台上的一块块泥石被清理干净,舞台环境慢慢净化,配合剧情发展,观众原先沉重的心情也得到净化舒解”。
秦腔现代剧《家园》能够成为开幕式演出剧目,除了艺术欣赏价值外,其中的陕西元素也是重要因素。余青峰表示:“《家园》集合了秦腔的传统、戏曲的手段、歌剧的音乐、舞剧的舞美。”剧中最后,扮演市委书记张安民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边肖,唱出的一段40句的核心唱段,可以说就是秦腔中的“咏叹调”。
“在整个剧组里,让我感到最可爱的人、最奉献的人,无疑是来自渭南秦腔剧团,澄城剧团以及户县剧团的基层演员和工作人员,当他们听说《家园》被选为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有机会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都很激动。长达半年的排演过程中,从前台到幕后,从灯光到舞美,每个人都在不断否定自我,寻找缺点,不断打磨提高,争取把演出做到最完美。”余青峰表示。 华商报记者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