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咸阳新闻 > 正文

咸阳非遗传承状况调查: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

咸阳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马新斌 2016-10-20 07:50:17
[摘要]长武县文化馆馆长洪东海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武道场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学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很少有人再去看木偶剧,非遗项目乾县木偶头制作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如今,传承人就只剩75岁的李宏运一人而秦汉战鼓成为非遗项目后,当地成立了4个传习基地,其中3个设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这项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

  “再不改编只能进博物馆了。”看着流传上百年的长武道场即将消失,长武县文化馆馆长洪海东内心着急却又无可奈何。与此同时,秦汉战鼓第46代传人黄建民却被一场接着一场的演出忙得不可开交。受自身特点不同和传承人的影响,咸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

  拜师:

  拜的不只是师傅

  更是失传的传统文化

  “师傅,您喝茶!”鞠躬、敬茶、行拜师礼……9月23日上午10点多,一场古老而又庄严的拜师仪式正在众人的见证下进行,收徒的是被咸阳人称为“西北魏老根”的魏兴。

  这次收徒,是魏老根从艺数十年来第一次正式收徒,6名徒弟里,有秦腔剧团演员、街舞演员,也有掂大勺的厨师。6人中年龄最小的是跳街舞的贾磊,黑色休闲衣搭配棒球帽,时尚前卫的造型让人很难将他与充满乡土气息的魏老根联系在一起。

  在此之前,贾磊也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和民间艺术发生交集,直到他遇到了魏老根。“师傅的表演很接地气。”贾磊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舞蹈完美融合起来,让两者碰撞出新的火花。

  “收徒,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魏老根说,拜师这种古礼,如今已越来越少见了。他之所以大张旗鼓举行拜师仪式,就是想通过庄严的礼仪,让年轻人树立对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礼仪的敬畏感,让他们明白拜的不只是师傅,更是失传或失落的传统文化。

  担忧:

  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

  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

  其实,不只是魏老根在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担忧,咸阳境内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尴尬境遇,例如长武道场,用于殡葬、庆寿和庙会活动,借以祈福纳祥、祛除灾祸,是一种将说唱与器乐演奏融为一体的宗教祭祀艺术。清代嘉庆年间起源于长武县,后来流传于陕甘交界地区。

  长武县文化馆馆长洪东海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武道场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学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如今,别说是外地人,即使是很多当地人也都是只闻其声,从未见过现场表演。另外,由于表演时所穿的服饰和动作,长武道场一度被当成封建迷信。有一次在西安一所大学进行展演时,一些大学生就说,“这不是封建迷信吗?”

  “再不改编就进博物馆了。”洪东海说,虽然长武道场的文化价值极高,但因为唱的经文晦涩难懂,并不适合商业演出,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学习。目前,长武道场虽然有两个传人,但是都在外面打工,传承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在咸阳,和长武道场面临同样遭遇的还有关中丧葬风俗礼仪,随着丧葬改革的深入推行,其最终消亡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说长武道场和关中丧葬风俗礼仪的消亡,是因为它们不适合商业演出,那乾县木偶头制作的没落就有些令人惋惜。

  乾县木偶头主要是用来供木偶剧社演出用,以前木偶剧社比较受欢迎,制作木偶头的人也相当多。但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很少再有人去看木偶剧,学习制作木偶头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如今,乾县木偶头制作传承人就剩下75岁的李宏运老人一人。

  乾县非遗中心负责人李伟娟说,为了抢救保护木偶头制作这个非遗项目,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学习木偶头制作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加上学习周期也比较长,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学。最根本的是,这项技艺现在已经很难再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无法吸引到人。

  欣喜:

  结合自身特点

  一些非遗项目走上商业化道路

  就在洪东海为长武道场的生存发愁时,同为非遗项目的秦汉战鼓第46代传人,渭城区正阳办掌旗寨村村民黄建民的演出却一场接一场。接受采访时,他刚刚结束一场演出,正在为一天后的另外一场演出忙活。

  黄建民自幼跟随传人陈德胜学习打鼓技艺,练就了“双锤冲天”的绝活。2001年他积极发掘整理史料,带领村民建立了秦汉战鼓团,组织大家进行训练表演,先后参加了咸阳建城2350周年庆典、杨凌农高会、第三届世界杯武术散打开幕式、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等活动表演300场次。2009年,“秦汉战鼓”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进一步发展传承带来了良机。今年年初,CCTV4《远方的家》大型系列特别节目《长城内外》对秦汉战鼓进行报道后,更是让其声名大噪。

  黄建民说,以前秦汉战鼓只是在春节等节庆日子里表演,因为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学习的年轻人也很少。自从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们便陆续成立了4个秦汉战鼓渭城学区传习基地,其中有3个设在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这项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

  其实,咸阳很多非遗也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生机。土织布、茯砖茶、琥珀糖等都利用非遗品牌,结合自身特点走上了商品化的路子,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对于这些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已不需要社会再去动员和宣传了。

  出路:

  适应时代发展

  挖掘内在活力是关键

  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佳梅介绍,目前咸阳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2个,其中省级的有55个。对于这些项目,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但是由于各个项目本身的特点不同,再加上传承人的责任心不一,这些项目的传承状况也是冰火两重天。对于这些非遗项目,政府每年都投入不少资金,而且这笔钱都是直接发到传承人手里,但有些传承人并没有尽到保护和传承的责任。下一步,他们将对全市的非遗项目做一次全面普查,对于那些挂着虚名的传承人,将会要求其退出。

  “适应时代发展,挖掘内在活力才是关键。”王佳梅说,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不同,传承和发展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比如长武道场,必须要在与之相应的情景下才能表演,因此可以考虑与当地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互相带动的良性效果。而类似茯茶和琥珀糖等项目,则可以利用非遗的文化品牌,结合养生理念,借助媒体大力宣传,从而让其商品化,传承和发展自然不是问题。

  对于木偶头制作的保护和传承,如今李伟娟也有了新的想法。她打算和美术院校合作,将乾县木偶头制作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另外,还会积极推动木偶剧的改编,让其与动漫等时尚元素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

  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民俗专家梁澄清说,目前国家对非遗的保护逐渐从保护项目转为保护传承人,希望政府部门能全方位关爱这些传承人,不只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而是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其获得尊重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做好传承工作。 华商报记者 马新斌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非物质 遗传 传承人

上一篇:咸阳一女大学生和男友开房时趁其睡觉转走2万余元 下一篇:咸阳一宋代公墓多埋葬儿童 或为疫情造成集体死亡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