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下雪车辆通行缓慢,一些着急上班的市民打车困难,无奈就打网约车。11月25日,中国(西安)首届网络文化与智慧产业博览会之“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与监管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上,网约车的监管问题尤其西安本地的网约车细则颇受关注。多位专家、学者表示,西安的网约车落地细则有点严格,不方便解决市民出行难题,或将导致打车难打车贵重演。
本月初,西安公布了网约车落地细则征求意见稿。在车辆方面,要求为在西安注册登记的七座以下(含七座)乘用车;年限要求为车辆行驶证载明的初次注册日期至申请时未满两年;车型要求则包括车辆轴距2700毫米以上,整车尺寸4850×1810×1450毫米以上,排量为2.0L或1.8T以上,3.0L以下,达到本市机动车注册登记排放标准要求。据媒体报道,对于车长4850毫米长的要求,奥迪A4L(车型尺寸4818×1843×1432),进口宝马3 系(4628×1811×1476),车长均不符合要求。
此外,西安还规定,不允许以租代售的方式,也就是融资租赁购车;同时,网约车车辆外观颜色和标识应当区分于巡游出租汽车,内部张贴悬挂网约车专用标识;平台需向乘客提供本市税务部门监制的专用发票,未按规定出具出租汽车发票要进行罚款。
该意见稿引起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规范管理。也有人分析认为,西安的细则对车型要求过严,不太环保,对网约车的专职和兼职没有区别对待。其中,个别条款不利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
在论坛上,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董驰表示,西安网约车新政细则让人有点郁闷。在董驰看来,如果根据西安的网约车征求意见稿执行,司机的车辆最少在 15万以上,但据他所知,目前西安网约车司机70%到80%买的都是7万、8万的车,很多车就跑不成了。“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的荒谬。”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张效羽表示,跟成都和贵阳相比,西安的网约车政策过严,不太方便市民出行。在他看来,网约车政策应该以消费者来本位进行制订。消费者不太关心车的轴距,只要安全放心,最看重的是性价比,必须权衡这个问题。张效羽认为,互联网经济时代,建议西安建一个宽松的互联网经济政策。“西安应该像成都、贵阳这些地方学习,争取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弯道超车。”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谢恩则认为,西安新经济的发展要吸纳更多外地人,推动新经济的监管政策的包容,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网约车很重要。为什么呢?这些人都是自己的车,是有一定的资本,所以吸引他们来,对这样的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是有好处,所以本地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从建立本地相对比较优势的地方来考虑这个问题。
谢恩建议,把选择车型的权利交给消费者。在这个市场当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需求,当一种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质量或者说规格上的差异,大家不妨包容一些。华商报记者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