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全国文明家庭·上海篇】武霞敏家庭:四十年的知识扶贫之路

关注 网信上海 2017-01-04 12:56:25
[摘要]徐汇区一个普通小区内,居住着一对特殊的残疾人夫妻。1978年恢复高考,弄堂里求知若渴的青年央求武霞敏帮忙补课,渐渐地,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武霞敏的每个休息日都被排满。徐汇区一个普通小区内,居住着一对特殊的残疾人夫妻。

  徐汇区一个普通小区内,居住着一对特殊的残疾人夫妻。

\

  注重教书,更重育人

  武霞敏不仅补数学课,还补“做人”课。武霞敏说:“教书更要育人,很多来我这里补课的学生都来自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要告诉他们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了才会学得认真。”

  接受每个学生前,武霞敏总要问问家庭情况,和孩子谈谈心。她认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气氛是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家长只顾看电视、搓麻将,不明白怎么教孩子学习,光靠补一两次数学课是无法提高成绩的。所以,她总是先把学生的思想情况摸清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习,必要的时候家长应该一起“补习”。思想做通了,再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上有了好的苗头,就以表扬为主,逐步改正缺点。因此,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武老师手中,学生们也把武老师当成自家长辈,什么心事都愿意先听听武老师怎么看。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武霞敏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并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学生。一个从初中就在武老师家补课的女孩子,在考上大学后,主动加入义教助残的队伍。她说:“武老师就像外婆一样疼爱我,教给了我知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我要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别人。”

  武霞敏夫妇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许许多多人,他们的故事真实又平凡,但细细品味,却让人深深折服。不管身体状况如何,他们都兢兢业业,潜心钻研,教书育人。无论这条“知识扶贫”之路走得多么坎坷,他们也始终互相温情陪伴,收获到了无形的精神财富。在他们心里,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困难家庭获得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武霞敏 上海交通大学 文明家庭 补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上一篇:文明家庭| 保亭南新村朱兰香:用坚韧营造温馨之家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