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缺什么,
会在名字中找补吗?
从“姓名五行分析”的专业角度,还可以看到名字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现象。
在姓名研究中,80后父母相对最弱的是“火性特质”。这是一种充满激情,拥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会制造幽默的能力。
从文化传统说,这是中国人历来比较欠缺的性格特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会在潜意识里给孩子补齐自身性格特质上的相对薄弱之处。
2015年新生儿前100个最热的名字中,类似“晨曦”、“若熙”、“梓彤”、“欣悦”、“芷晴”、“俊熙”、“皓轩”、“昊然”、“沐阳”的名字,非常醒目,彰显着父母们对“火性特质”的需求。
最中性的名字是什么?
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最热的男女前30个名字,在性别区分上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除非少数另类的父母“望女成龙、望子成凤”。但从2010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性别界限开始在名字中模糊,“刚柔并济”成为一种全新的选择。
与大家印象中的中性名“华”、“君”、“永红”已经大不一样。经分析,新一年中性名前三甲分别为:晨熙、煜涵、禹诺。
这三个名字反映出部分家长拥有一个更为开放的心态,在育儿上考虑的更全面:男儿不再一味阳刚,女儿也不是美丽温柔就可以了。朝气、阳光、卓越、内涵、诚信,已经成为对男孩、女孩双方共同的期许。
有多少孩子,用母亲的姓氏起名?
双姓制很流行
按照传统习俗,孩子都是用父亲的姓氏起名。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各个行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子随父姓”的观念开始松动。特别在上海、重庆等女性地位较高的城市,子随母姓或者第二个孩子随母姓,已经不奇怪。2014年搜狐网曾经发起过一个“你怎么看子随母姓”的调查,已经有4成的网友支持“子随母姓”的革新,或者认为“都是自家娃,随谁姓都可以”。
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姓名中一种特殊的“双姓制”现象悄然兴起。
据调查,2016年大约有0.62%的新生儿,姓名中同时包含了父亲和母亲的姓氏。
双姓制体现了对父母双方的尊重和传承,是时代的进步。但双姓名比单姓名更不易实现结构均衡、气韵流畅,一旦把握不好就会给人留下轻率或者怪异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还有0.62%的新生儿采用了“双姓制”的名字,说明这一比例实属不低。
名字作为一个载体,
也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
正如美国社会保障署长迈克尔阿斯特鲁埃所言
“给新生儿起名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你通读名单,就会看到移民、宗教和流行文化上的变化。”
在最新一年的中国新生儿名单中,
我们既看到了千年泥沙俱下的传统文化影响,
几十年“文化荒漠”的遗殇,
也感受到了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巨变。
名,不仅记我们从哪来,
也记我们这个时代,正往何处去。
网友热评:
R:看到了…我同学的名字 我妈的名字 我妈朋友们的名字 我前任的名字…等等
玉石头:感觉父母都是琼瑶剧看多了
山清水秀:看到了,我家孩子幼儿园小朋友的名字,刚就读的小学一年级好多小朋友的名字,调查得好准哦!
空谷:以前取名字长辈要拿祖谱来按辈份取名字的,现在都有点乱套了!
小龙虾还是麻辣的好吃:。。。只是觉得现在父母小说看多了
帅气的劳模儿:梓这个字为何这么火
冯晨希:小编我要上墙啊,拥有菜市场名字的我!大学一个年级600人,7个和我重名
程予宝贝:我儿子的没有,除了读音一样,没有重的。
WJ@洁子:看到同学的名字,随时名字够烂大街还好不是爆款
贝壳bong:缺啥补啥嚒
编辑:王彬
上一篇:一美女重口味直播吓懵网友 整只青蛙狼吞虎咽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