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 日本网友也开始“斗诗”了

社会新闻 东方网 作者:蓝建中 2017-02-11 13:05:11
[摘要]日本更有全国性的汉诗创作团体“全日本汉诗联盟”,各地常举办汉诗创作大赛、汉诗吟咏大赛等。在书法世界中,汉诗也是基础教养的一部分。

“日本文化如果去除汉诗简直没有办法再谈论”

进入20世纪,汉诗在日本急剧衰退。因为江户时代之前,学习汉诗要学习每个汉字的音韵,创作符合平仄的汉诗,虽然日语发音只是模仿古代汉语的发音,但是仍尽量努力体现汉诗本来的音韵美。在明治以后的日本汉文教育中,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音韵受到轻视,使很多汉诗由于没有考虑到汉语发音,“韵律并不符合中国的标准,也就是说,用中文发音念诵这些汉诗的时候,并不押韵,所以很多汉诗受到的评价不高。不过夏目漱石、森欧外等文学大家因为接受过传统的汉文教育,仍然擅长写优秀的汉诗。

日本NHK广播的汉诗节目的教材

2003年3月21日,由汉诗爱好者创办的“全日本汉诗联盟”是推广汉诗创作的全国性组织。总部位于东京汤岛圣堂(日本最大的孔庙)的斯文会馆内,各地都有汉诗联盟,主要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和演讲会、教授汉诗创作方法、介绍海外信息。全日本汉诗联盟的目的是团结全国的汉诗爱好者,举行全日本汉诗大赛,实现日本的汉诗研究、普及和交流,并且与中国、亚洲、欧美各国的同好进行友好交流。

会长石川忠久在全日本汉诗联盟成立宗旨书中指出:“自古以来,日本就喜好作为世界最杰出诗歌的汉诗,吸收其精华,创作了很多文艺作品,并且自己也开始作诗,形成了汉诗诗坛,历代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汉诗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文化如果去除汉诗简直没有办法再谈论。”

探讨汉诗的讲座

自己也从事汉诗创作的明治大学教授加藤徹指出,汉诗创作犹如打麻将,掌握规则并不难,但有所心得却不易。汉诗也是构思和歌与俳句的基础,因此汉诗创作也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日本文学的途径之一。

日本各地都有汉诗大赛

此外,互联网的出现也为汉诗的复兴助了一臂之力。“全汉诗联”理事铃木淳次在1998年开设了免费汉诗网站“桐山堂”,每年都收到300多首汉诗投稿。铃木淳次会仔细指出作品的优劣之处,鼓励投稿者继续创作。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汉诗参考书出版,例如解说汉诗中常用汉字音调的《平仄字典》和能查阅汉诗中二字惯用词的《汉诗诗语词典》等。

儿童汉诗读物《小学生汉诗教室》

有的日本青年从大学时即开始创作汉诗,在汉诗创作中,还出现了结合时事话题创作的新汉诗。比如一名家住岩手县釜石市的男士,在自家被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海啸卷走后,创作了一首汉诗描述与家人逃难的场景:“突如摇撼破春天,逆浪蹴岩吞万船。此地袭来非一再,追思惨事泪潺潺。”

目前,“全日本汉诗联盟”(全汉诗联)的会员已经由2003年设立初期的约600人增加到2015年5月的2155人。

如今日本各地都有汉诗大赛,新潟县汉诗联盟截至去年已经连续8次举办纪念著名汉学家诸桥辙次的汉诗大赛,静冈县2015年还举行了“富士山汉诗大赛”等,以富士山为主题创作汉诗。

这些天,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除了“才女”武亦姝,也有来自海外的中国诗词爱好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新加坡女大学生李宜幸、美国大学生伍淡然、泰国选手洪健城。他们以对中国诗词德赤诚之爱,赋予中华文化积淀的人世情怀新鲜的活力。

《中国诗词大会》上,新加坡才女李宜幸和美国小伙伍淡然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看到《中国诗词大会》这么火,日本的汉诗爱好者也来组队参赛,不知他们会不会成为一支令人惊艳的“潜力股”呢?

编辑:凡闻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诗 日本 创作

上一篇:聚众吸毒窝点藏身偏僻农庄 周围停放多辆豪车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