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再现"捞金"奇景 渔民仅仅花费10天时间就赚了60万元
梅童鱼不但产量高,销售也不错,一斤能卖到9.5至10.5元。而去年卖七八元一斤,可谓是有价有市,十分抢手。”嵊泗黄龙乡李军的渔船出海10天,在1592海区一带,捕到5000箱鱼货,其中梅童鱼就有4500箱,约90000公斤,平均一网就有40箱的鱼货。加上小黄鱼、鮟鱇鱼等,产值达到了60万元。李军告诉记者,这一航次天公作美,大风天气只有一两天,而目前也正好是捕捞小黄鱼、梅童鱼的季节,不过能有这样的产值也出乎他的意料。
专家:大批鱼类为何屡屡撞网。大批量的鱼类屡屡撞网,原因何在?是偶然的吗?记者为此采访了我省海洋水产研究机构的专家,专家告诉记者,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其实在2008年至2013年间,嵊泗也有渔船捕到过小黄鱼大网头。“去年开展的伏休专项整治行动和幼鱼保护专项行动,对渔业资源恢复有了一定的作用。”
省海研所专家认为,无论是渔场“一打三整治”行动,还是海洋渔业限额捕捞试点,凸显浙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只要坚持不懈,资源恢复就不是什么难事。同时他们建议,周边省份也要积极联动,因为鱼群、海潮是流动的,渔船也是移动的,只有沿海渔业省份协同整治渔场,东海渔业资源全面恢复才能指日可期。专家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说浙江开了个三甲医院等待“鱼儿孕妇”,结果半路上被其它省份的渔船网具拦截了,“孕妇”进不来,再好的“房间设施”也要打折扣。
渔民:听到消息很高兴,但毕竟是少数。记者还就小黄鱼屡撞渔网请教了舟山当地的老渔民。在海上捕了20多年鱼、当了十多年渔老大的舟山普陀渔民邱安全说,听到这类消息当然高兴,但毕竟还是少数。以他所在的朱家尖樟州渔业村来看,那些以捕捞带鱼、杂鱼为主的拖网船,最近形势不怎么好,有的船还停在渔港没出去。记者又连线前段时间报道过的普陀白沙岛渔办负责人,他说渔船生意一般。
“以前渔汛时间界限很清,2月份捕小黄鱼,4月份捕大黄鱼,下半年捕带鱼。”邱安全说,渔业资源变化因素多种,而港口滩涂鱼儿产卵环境、海水水质、捕捞船只马力是主因。他打比方说,正像农民在冷水滩种不出好水稻一样,鱼类生长需要有好的环境。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舟山市国内渔业捕捞生产形势比较平稳,产量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注:本站所有标明出处稿件均来至互联网,转载内容只为传播信息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版权及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编辑:雷晓娟
上一篇:老板因妻子生娃解散公司 网友:解散群都比这慎重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