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共享充电宝获资本狂投 风口还是“疯口”?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7-04-17 06:39:41 编辑:靳聪 作者:李程 王静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048812.jpg

前景评估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价格战一触即发

不声不响之中,规模的“闪电战”已经打响。目前,来电科技已进入全国80多座城市;小电、街电等也纷纷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局,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扩张到更多地方。不过,各公司对市场规模的预期都不尽相同,原因在于用户需求有多大仍然是个未知数。

但质疑声也几乎是一边倒的,尤其是在关乎盈利前景的讨论:靠着充电宝租赁能赚钱吗?能获得资本层面的持续输血吗?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未来还需要充电宝吗?

魏武挥认为,租赁充电宝的需求是存在的,但目前还不太清楚利润空间在哪里。为了更充分的方便用户,就必须多设置网点,那么企业的运作成本也会提高。

华安证券投资总监屈放则认为,这类企业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利润去的,而是要寻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先占领市场再说。

在创投公司和资本的疯狂涌入下,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价格战也一触即发。对此高旭表示,公司现在的主攻方向是43寸、20门、配备大屏幕的机柜,就是为了一旦发生价格战,还可以靠大屏幕上的广告产生营收。

行业挑战

“浮躁,短视,急功近利”

创投短板显现

盈利模式不清晰、利润空间有待商榷、技术手段可能被淘汰,那么共享充电宝为何还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呢?魏武挥表示,当前的创投行业存在空窗,加上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压力。市场上有钱的资方不缺,缺少的是好的投资项目。所以一旦有热点出现,动辄数亿元就投进去了。

在关天资本董事总经理边陇刚看来,当前资本方的“饥饿感”很强。这个行业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正像前两年红极一时的用车后市场(上门洗车、维修保养等)、移动医疗等O2O领域,伴随风口而至的还有越来越大的泡沫。

本地资深投行人士哈立新则认为,技术变革、产品替代、行业恶性竞争、盈利模式单一,这些都是共享充电宝,甚至其他共享概念领域的创投公司所需要考虑的潜在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充电宝盈利前景明显不如单车,如此巨额的资本疯狂投资这个风口,或许真是这些资本“疯了”。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雷宏振对华商报记者表示,大部分“共享家族”都是在短时内积累资金池,而资本方看重的就是这个资金池,打的是获得风险投资收益的主意。迅速包装一个行业,然后迅速撤退,“浮躁,短视,急功近利。”

记者观察

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的一个“伪命题”

“共享经济”这个词近年来非常火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办公,都是因为搭上“共享”概念成为资本新宠,并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但这些“共享家族”的兄弟姐妹,严格来说算不算是共享经济呢?雷宏振表示,共享经济一定要满足不同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物品交互使用,目前来看,只有滴滴可以算得上严格意义的共享经济。而像单车、充电宝等所有权属于创业公司,这只是模式的复制。而这样的模式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因为刚好赶上互联网+的风口,能够实现分时租赁;二是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给了分时租赁足够的生存空间。

魏武挥也认为,单车和充电宝,是由公司统一的制式生产、统一配置、统一运营,和共享毫无关系,实质就是租赁,要说有新鲜的地方,就是“分时租赁”,或者是“按次数租赁”。

你知道吗?许多你看着眼熟的共享概念早在10年前就已在国外出现:2008年成立的Airbnb是在线旅行房屋租赁的鼻祖;成立于2011年的Liquid,最初名为Spinlister,是一个点对点的单车租赁网……

共享经济最有价值和前景的地方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独角兽,而在于通过一个新点子实现资源再分配,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也想不到,下一个会被“共享”的是谁? 华商报记者 李程 王静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支付宝 资本层面 共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