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时报聚焦“一带一路”丨权威专家智说“五通”(2)

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娜 2017-04-29 17:30:29
[摘要]赵磊认为,“一带一路”知识供给不足是当前政策沟通的最大瓶颈。鼓励学者、专家、智库多“在路上”,多有“行者之见”,真正打通“己学”和“彼学”,为“一带一路”政策沟通提供更充分的智力支持  

  成效显见亮点纷呈

  中国经济时报:在“一带一路”政策文件中提出了政策沟通的宏观目标,既达成合作新共识、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又共同提供政策支持。您对三年多来,“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作何评价,最大亮点是什么?

  赵磊:成效显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近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

  亮点纷呈。 第一,高访频率在加快。2015年是“一带一路”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一个关键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文件出台之后,当年习近平主席8次出访,去了14个国家,包括英国、塞尔维亚、捷克、波兰、柬埔寨、新加坡等,所去国家大多数都是关键性国家。此外,通过“一带一路”的共建与沿线国家的元首、总理和首脑沟通磋商、达成广泛共识,推进了一系列条件成熟的、标志性的项目落地。

  第二,“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在增强。从一开始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内涵和属性把握不是很清楚,比如有人就质疑,“一带一路”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通过一次次的高层访问,包括习近平主席亲自讲“一带一路”故事,答疑什么是“一带一路”等,通过高层引领,之前对“一带一路”的错误认知就少了很多,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国际共识不断增强。

  第三,除了出访,我们还“请进来”,比如即将于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的是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政策沟通,增强“一带一路”国际共识。

  第四,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的智慧对接。智慧对接是政策沟通的关键要素。没有知识要素源源不断地供给,去谈政策沟通难度还是很大的。“一带一路”正逐渐由原来的“五通”变成“五通+智慧对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五,新的区域热点和国别热点在提升。比如说,在新兴国家、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方面,重视利用原有的机制和平台,比如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上合组织合作框架等,将其纳入“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像区域性的、国别性的“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和交流就更加有效。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一带一路 五通 动态调试 主场

上一篇:时报聚焦“一带一路”丨权威专家智说“五通”(1)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