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废弃农药瓶让湿地变成一滩农药水
“拯救农药中国”项目发起人孟心告诉未来网记者,废弃农药品量大,对湿地的代谢危害不言而喻。如果天气干旱,水少,危害就更大,“相当于一池浓度变很高的农药水”。她提到,塑料包装、残留的农药这两个污染物会扩散,“首先是水体污染,再有是危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固体废弃物也很难降解”。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是地球的肾。”她很担忧因湿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呼吁“湿地保护区应该高度重视,承担起清理工作。”
记者就此事致电东升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虽然宝清县政府官网公布了管理局包括支部书记在内的各部门负责人电话,但当记者一一致电的时候发现,大多无人接听。而负责保护区的管护、巡护工作的李民科长在得知记者身份后,迅速挂断电话,记者随后多次拨打,传来“您拨打的用户忙”。
记者又找到保卫科电话,科长张福东在接到电话后,否认了保护区存在农药瓶这一说法。“没有,没接到报案。我们天天24小时巡护,巡护如果有案件就报上来,我们没有接到。”张福东说,管护科巡护时并没有在保护区发现大量农药瓶,并表示如果有人发现了存在这一现象可以报案,“打我手机,24小时开机。”
而针对志愿者向记者反映的,有些瓶子已经部分腐化,不像是今年新拆封使用,似乎湿地以前就存在农药瓶污染的情况,张福东信誓旦旦地说:“以前也没有满地农药瓶子的事情,有我都知道。”
他再三向记者保证,保护湿地的宣传和巡护工作做得很到位,“提前都宣传到了,告诉他们(当地农民)把瓶子归到一个地方,离湿地多远都有规定。”
当记者表示可否把志愿者提供的图片发给他确认时,他回答可以并承诺半个小时候回复。但之后数小时内,记者并未接到电话。
稍晚时候,刘静再次向记者反映,该保护区核心地区还存在使用地笼非法捕鱼、非法养殖的情况。她发给记者图片,草丛水域边有一座被蓝色塑料覆盖的长方体棚子,周围有一些垃圾。“这破坏了塔头草和水质。”刘静说。塔头草是湿地代表性植物,天然植物“活化石”。
刘静向记者反映,该保护区核心地区还存在使用地笼非法捕鱼、非法养殖的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