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扎西拉姆·多多做客荟客馆:纪录表达天地间的密语

专题资料库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谢勇强 2017-08-07 17:04:02
[摘要]8月6日下午,扎西拉姆·多多读者见面会—— "那个大龄失业女青年 "在高新大都荟荟客馆举行,扎西拉姆·多多与读者分享她的经历和作品《虽然不相见》《当你途径 我的盛放》《空谷之声》。

cpxc4qb8.jpg

8月6日下午,扎西拉姆·多多读者见面会——"那个大龄失业女青年"在高新大都荟荟客馆举行,扎西拉姆·多多与读者分享她的经历和作品《虽然不相见》《当你途径 我的盛放》《空谷之声》。

扎西拉姆·多多十几年来创作了许多富含感情的诗。她说自己不是一名专职作家,“我的诗更像是我的分泌物,它要分泌的时候我没法阻止,不分泌的时候我没办法逼迫它。我唯一能够做的是成为一个空杯子或者一根管道,让一些天地间的密语通过我去表达,我把它记录下来。”

《见或不见》——人与佛之间的桥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无意捧红的一首《见或不见》曾让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其作者一度被传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而实际上,它是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创作,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谈到诗的误传时,扎西拉姆·多多说:“读完仓央嘉措的诗后我觉得跟我的诗不像,但我后来有点理解为什么《见或不见》会被误传为仓央嘉措的诗。很多人都误认为,修佛,就一定是断了七情六欲,看破红尘,舍弃一切。所以如果今天有一个‘仓央嘉措’出来,他是一个多情的出家人,大家就仿佛在人与神之间看到了一个桥梁,原来佛离我们不是那么的远,佛也是有我们人类的情感的,所以大家才会感到那么亲切、喜欢,其实大家需要的是人与佛之间的桥梁。对于仓央嘉措的诗或作品,大家读到的是那个桥梁,读到的是‘多情乃佛心’。大家好像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我虽然没有办法切断七情六欲,然而我仍然可以亲近佛’,所以才会那么热爱,这是我的理解。所以当大家在误读我的诗的时候,我就觉得蛮欢喜的,因为这首诗可能也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

编辑:王彬

相关热词搜索: 扎西拉姆·多多 荟客馆

上一篇:西安市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