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7-10-21 18:18:46 编辑:王翠萍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郑重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他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惟有信念信仰之火的引领,才有创造历史、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真理,时时刻刻需要擦亮——

  上海陆家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耸入云端,俯望遥远清晰的天际线。

  在这座世界第二高楼里,活跃着3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600多名党员。一个普通的工作日,22层500多平方米的“金领驿站”里,24岁的联合党支部书记陆家玮正和党员们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体会。

  “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物理高度,更拥有信仰高度;不仅视野广阔,更理想远大!”陆家玮说。

  5年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系列党内政治思想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再塑全党本色初心,使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必须义无反顾地坚守——

  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一体修订、一并公布,划出纪律“底线”的同时,标明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如果说,制度是无形的约束;那么,榜样就是鲜活的标杆。

  时隔20年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制定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办法……所有这些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中,第一条也是第一位的,都是“信念坚定”。

  30岁的他,被百姓称为“党的好干部”。

  在重庆白沙镇,副镇长张昭源已先后在3个乡镇工作6年,跑遍了所有的贫困村。这名清华大学高材生毕业时只给了自己一个选择:到最艰苦的基层,实现最远大的理想。

  “我是共产党的一分子,我的信仰决定了我的选择。”张昭源说。

  几十公里外的歌乐山,渣滓洞监狱旧址,阴森的囚室,冰冷的刑具,谒祭英魂的人们仍可感受到当年的白色恐怖。

  在此英勇就义的200多名革命志士,大多出身衣食无忧的富裕家庭。投身革命、舍生忘死,人生的抉择源自“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坚定信仰。

  今天,在共产党人信仰的旗帜下,越来越多人同样作出无悔的选择——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将生命的涓滴细流汇入报效祖国的汪洋大海;县委书记廖俊波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胸中燃烧的火焰温暖身边的群众;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用比山还坚定的意志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理想信念的张扬,挺起8900多万共产党员的精神脊梁,大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再次因纯粹和纯洁,变得可敬、可爱。

  “今天,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的一篇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这个逆袭的政党诞生之初没有任何光环,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资产……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别的其他政党?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

  这位青年教师的党课场场爆满,需要提前占座,课堂上始终掌声不断。

  今天,从现实生活到网络空间,越来越多80后、90后成为知党爱党为党护党的生力军。

  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因崇高和理想,变得可亲、可近。

  2016年建党95周年前夕,一部时长9分05秒的视频短片《红色气质》刷屏网络。

  在激昂的国际歌旋律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历史深处浮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直击人心。视频上线短短几天,网络点击超过一亿次。

  一位北大学生留言:“理想信念从来都在我们心中,不需要灌输,而需要唤醒。”

  上海兴业路,历史的街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近数万条留言中,频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70岁的退休工人、党员余强华,带着7岁的外孙,在仅18平方米的会场驻足良久,认真倾听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细节讲述。

  “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有信仰,理想就一定能实现。”余强华感慨地说。

  以民心为本,再塑优良作风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评判。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以立规矩开始,由作风建设切入,从最高领导层做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再塑党的作风的“第一行动”。

  短短5年,起于青苹之末的作风之变,给中国带来一场意义长远的深刻变革。

  河北石家庄裕华路上,“百姓大酒店”门庭若市。

  “现在一份菜十几二十块,就像家门口的大食堂。”经常光顾这里的市民肖红说。

  2014年之前,这里叫“皇宫大酒店”,是当地官商聚会的热门场所,一桌饭菜动辄上万元。

  “皇宫”退场,“百姓”登台,折射出5年来的风气之变。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直指当时党内不良作风的种种表现:

  “现在,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前呼后拥何其壮观,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

  5个“何其”,画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盛行之相,而不少领导干部却对此习以为常,安之若素。

  “打高尔夫球是与国际接轨,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派头”“不收钱就是‘很清廉’,公款该吃吃该喝喝”“共产党员也是人,生活条件好了,吃点拿点是小事”……

  这些奇谈怪论,一度大有市场。

  风气之弊日积月累,不仅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且会侵蚀政治生态,败坏政风民风,疏离党群干群关系。

  有时候,吃饭也是政治。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前者极尽铺张,宴请列支8万元;后者热忱朴素,自掏腰包请了一顿农家饭。

  一顿饭,陈嘉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山沟里的党”与人民的水乳交融,看出了这个党质朴廉洁作风中蕴含的远大志向。

  一顿饭,陈嘉庚作出一个判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两个苹果能值几个钱?

  山东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恰恰就是在两个苹果上“栽了跟头”。因为巡查市场时吃拿商户两个苹果没付钱,魏衍顺被当地纪委通报,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

  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

  60多年前,辽西战役如火如荼。锦州乡间苹果已熟,络绎不绝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

  战士们说:“这是人民的苹果。”

  一句“人民的苹果”,道出中国共产党迥异于别的政治组织的特质:严格的纪律、高尚的品格、为民的情怀。

  时间再退回到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毛泽东却对部队官兵提出要求: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这就是让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

  作风,就是党在人民心中的样子。

  从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入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了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式军队的优良作风和铁的纪律,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八项规定就是今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13年底,中央纪委通报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致陪酒人员死亡的典型案件。

  “应该说一句最心里的话,八项规定出台得太及时了。”当时一起陪酒的干部孙书功回忆道,“作为基层干部,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搞应酬……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现在你请他,他都不来了。”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信清风唤不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有140多人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查处,总计1.2万名党员干部被点名通报。

  从省部级领导到乡镇干部,多少人因为“小小的”作风问题被处理,没有半个台阶可下,没有一点面子可留。

  纪肃则风正。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厘清的是公与私的关系,摆正的是官和民的位置。

  “上次和乡干部同点一盏灯、同坐一张桌,还是好多年前在生产队时候的事。”

  江西萍乡,61岁的村民晏思萍感慨:“现在干部来得勤了,办实事、办好事。县长、镇长都坐过我们家的板凳哩!”

  来到人民身边,才能走进人民心里。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2017年3月,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在北京上演。一首传唱80多年的经典民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在这首民歌的诞生地江西兴国县,驻村第一书记朱长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老百姓的各种急事难事。他把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作为必修课,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听心声、解难题,深得大家信任。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曾经逼仄的小巷,终于恢复老北京传统胡同的风貌。居民刘春喜难以忘记,街道干部们为整治私搭乱建,一次次走街串巷的身影。

  她给朋友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我不认识他们,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我认识他们胸前的徽章,一面党旗在飘扬。”

  一片初心不改,五年精心打造,作风建设的成就已成为十八届党中央献给十九大的一张亮丽名片。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