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从农村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干部,曾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人民教师,曾是“5.12”北川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的前线总指挥……所有的长袖善舞与春风得意,却也引导着他步步走进深渊。退休颐养天年的美好畅想,在权力、金钱的引诱下成为铁窗囚徒的一场空梦。翻天覆地的身份转变,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是造化弄人,还是另有玄机?
1
1958年5月,孙兰雨出生在聊城市阳谷县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家境并不富裕,18岁时他就进入当地一家工厂工作。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有了稳定的工作,过几年娶妻生子,当一个正八经的工人,他已经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辈子地的祖辈出息多了。可是孙兰雨却并不满足,这个骨子里有一股倔劲的年轻人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次高考,两次高考……功夫不负苦心人,1978年10月,孙兰雨顺利考入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学习。
毕业后,孙兰雨到北京地质矿产部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担任了两年教师。作为一名刚毕业就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孙兰雨和他的学生年龄相仿,他工作严格认真,非常有才华。1984年10月,孙兰雨回到家乡聊城阳谷,从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做起,秘书、副主任,计委主任、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直到2001年1月,他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自己的家乡。
孙兰雨的人生轨迹也给办案检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沂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办案检察官:孙兰雨主政期间,主持了当地很多重要项目,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他从一名职工逐渐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其中的付出和贡献可想而知。在我们的接触中,能够感觉到这个人情绪沉稳、思维敏捷,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而且他很有才华,毛笔字写的很棒。他从最基层的岗位走上来,充分说明他有能力,有想法。但是他绝不是一个“老好人”,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孙兰雨工作作风强硬,爱搞家长制,一言堂。对于不同于他的声音,他从来都不屑一顾,可以说在他自己心里,他就是绝对权威。
2001年1月,孙兰雨被调至高唐县,4年后被任命为高唐县县委书记,46岁便主政高唐。然而,外人眼中顺风顺水的仕途,却因为一次“意外事件”画上了句号。
临沂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办案检察官:2007年底,有媒体报道高唐县几名网友因为在“百度贴吧高唐吧”发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看法,被予以刑事拘留,原因是涉嫌“侮辱”、“诽谤”时任高唐县委书记孙兰雨。2007年1月31日,县公安局以“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和“发现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为由,分别宣布对案子予以撤销。
事件公开后,一时间,孙兰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临沂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办案检察官:孙兰雨作为全县“一把手”,企图用手中的权力快速、直接解决任何问题。他的这种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他日后的种种作为埋下了祸根。
2008年2月1日,“网红书记”孙兰雨被免去高唐县委书记职务。
临沂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办案检察官:纵观孙兰雨的人生,我们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分两个阶段。在2008年以前,他是追求政治上进步的人,在职期间也作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政绩。但是因为这次事件被免职,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免职像一盆冷水一样泼在了孙兰雨的心头。一向顺风顺水,甚至呼风唤雨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竟会陷入这样的局面。孙兰雨赋闲在家,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他突然觉得,自己从前的克己勤免现在看来是如此可笑——他的心态开始扭曲了:既然仕途无望,不如转而求财。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实施了。一天,干工程的侄子来找孙兰雨商量事情,孙兰雨敏锐的抓住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临沂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办案检察官:他的侄子从事建筑行业,孙兰雨利用这层关系,违规出资创办建筑公司,由侄子在前台抛头露面,他在幕后利用职务便利承揽工程。
编辑: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