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母亲精神感动 8年一直寻找
周科告诉华商报记者,拍完照片后,他和几位同行迎上前去,准备采访这位年轻的妈妈。“可能是由于赶时间,抑或受到惊吓的原因吧,这位年轻妈妈显得很慌张,一直躲躲闪闪,默不作声。无奈,我们只好目送其进站。”
为何能拍到这么好的照片?周科介绍,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周科说,他上完初一就不再上学了,在外地打了几年工后,在母亲的劝说鼓励下,又返校读书。母亲说,只要他愿意读书,她再苦再累也不怕。周科至今记得当年9月返校时,母亲背着一大包铺盖行李,顶着太阳,艰难前行的画面。当时母亲说:“行李再多再重,天气再热,我也不怕,哪怕是爬,我也要爬到学校。”“当时我就落泪了,此后,母亲的形象一直激励着我在奋斗。”周科称,高中期间,他发奋学习,最终考上重点大学。
“正是母亲的形象和精神,让我在那一刹那间蹲下身子,将镜头推了上去,抓拍到了年轻母亲抱着孩子进站瞬间的形象和坚定的眼神。”周科说,自己母亲和图片中的母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现在,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深切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当年还是毛头小伙子,感触不深,现在,很多想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周科介绍,在新华社江西分社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被调到山东分社,不久又调到广东分社。在江西工作时,江西近百个区县他都跑遍了,一直在寻找这对母子。只要采访碰到工地、菜地,他就拿着照片向农民工打听,但始终没有消息。调到山东、广东后,他仍未放弃,依然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多方打听。
周科说,寻找这对母子,只是缘于自己的惦记和感动。他并不想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寻找他们,只是想看看他们,了解他们过得怎么样。如果他们生活有困难,他想尽可能帮帮他们。 毕竟这对母子让他获得了感动和荣誉。从业这么多年来,这张照片一直刻在他的脑海,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你认识照片中这对母子,请致电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我们将及时反馈给周科,完成他8年的心愿。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