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18-02-13 15:34:32 编辑:强鑫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习近平在贫困户节列俄阿尔家中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火塘座谈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习近平一直坚持的原则,而凉山是他始终牵挂的地方。从2014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向凉山籍的阿什老轨委员询问“凉山外出务工的多不多”“有没有遇到民族歧视”等,到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谈及一篇反映大凉山贫困状况的“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再到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5次提到凉山,他对这片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500多万人民给予了独特的关注。

在前往三河村的路上,高耸着这样一块标语牌:“曾经一步跨千年,我们实现了制度的历史跨越;而今迈步奔小康,我们将实现文明的时代更替”。只有了解昨天的历史,才能更深地理解总书记心中的这份牵挂。




195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民主改革,几十万奴隶从此翻身(来源:凉山州志)

凉山彝族聚居区曾经在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奴隶社会。据凉山州志记载,解放时“呷西”(奴隶)和“安家”(半奴隶)占到凉山彝族总人口的43%左右。一幕幕悲惨的过往,如今尘封在了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62年前,在党中央的关怀推动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实施办法》公布施行,“废除奴隶制度,解放奴隶”,“使凉山彝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关热词搜索: 习近平 地震 变迁 映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