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咸新区秦墓考古再获惊喜:发现罕见战国晚期卜甲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马虎振 2018-03-19 19:39:22
[摘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地考古惊喜不断:除了寒气逼人的青铜长剑、含有丰富氨基酸的酿造美酒,考古人员再次意外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战国晚期卜甲。

QQ截图20180319200603.jpg

卜甲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地考古惊喜不断:除了寒气逼人的青铜长剑、含有丰富氨基酸的酿造美酒,(早前报道:陕西又挖出一壶"陈酿" 系战国时期秦都居民所有)考古人员再次意外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战国晚期卜甲。

  据了解,本次发现的卜甲,出土于一座小型竖穴墓道洞室墓。墓主人头向西下肢弯曲,属于比较典型的秦人葬俗。墓中有铜镜、铜带钩、铃形石佩、石珠等常见的随葬品,现场清理时在墓主脚端、铜镜的一侧发现被厚厚的棺灰所掩埋的“骨片”,当时判断为牲肉的骨骼残留。后期室内清理时竟然发现“骨片”是一块基本完整的龟(鳖)腹甲做成的卜甲。

QQ截图20180319200556.jpg

卜甲出土照片

  “在战国晚期到秦代的墓葬中发现卜甲,不得不说是一次奇怪的意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说,古人习惯以动物的骨、甲制成占卜器具,根据骨、甲上的“兆纹”来判断事情的凶吉。实物最早出现于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盛行于夏商周三代,到秦代前后已非常少见。

QQ截图20180319200610.jpg

兆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扬力铮介绍,这件卜甲复原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内面中部有十余处规整的方形凿孔,外面对应有兆纹,侧面有烧灼痕迹。虽未发现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但毫无疑问是一件使用过的占卜器具。

  “兆纹应该是烧灼之后裂开的纹路,古代神职人员根据这些纹路来判断吉凶。至于卜甲内部的凿孔,商代人习惯用圆钻钻成圆形,而周代人习惯凿成方孔。这个卜甲上的凿空是方的,很明显沿袭了西周时期的风格。但周代凿的孔一般没有这么规整,从这一点来说又体现出了一定的变化,应该不是从流传下来的 ‘古物’。至于为什么要凿这些孔,应该是和宗教活动有关系。由于时代久远,当时这些宗教活动有这什么样的流程,不同的兆纹代表着什么意义,凿这些方孔又代表着什么意义,现在很难知晓了。卜甲上一般会有刻字,但这个卜甲上没有发现。刻字发现比较多的,是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卜甲。卜甲一般是神职人员使用的,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咸阳城内的一位巫师级人物。”张扬力铮说。

  发现卜甲的岩村墓地位于秦咸阳城遗址的平民墓区范围内。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考古工作者展开了这次发掘。青铜长剑、酿造美酒、卜甲分别发现于三个秦人墓葬中。

  华商记者 马虎振/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华商报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西咸新区 秦人 墓地

上一篇:重磅!西安民办小升初"摇号"入学政策将于3月底公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