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汶川十周年:陕西大荔一小学8栋建筑全用隔震支座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8-05-11 07:04:46 编辑:王彬 作者:马虎振 付启梦 强军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a335qq5d.jpg

  5月6日,省地震局组织全省市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一家公司进行了现场参观。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

  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地震是以波动形式传播能量,常规抗震房屋采取刚性抗震方法,通过增加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强度等级以提高抗震能力。隔震建筑采用“柔性隔震”方法,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支座,使80%以上的地震能量不能传递至隔震层上部,以达到震时“地动房不动”的目的。

  减震就是采取“以消代抗”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传统抗震结构体系是通过加强和提高侧向刚度来满足抗震要求。消能减震技术通过设置消能阻尼器,在结构出现变形时迅速地消耗大量能量,以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结构越高、越柔,消能减震和抗震的效果越显著。所以,消能减震技术也是高强、轻质材料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结构设计发展的趋势。

  这种“以柔克刚”、“以消代抗”的方式很像太极拳,应用了这种技术的建筑就好似学会了在地震发生时打太极。据了解,楼层较低的建筑(高宽比小于4)采用隔震技术能有效防震,高层建筑有必要采用减震技术。而减震技术比较多,有采用减震结构的,在高楼上部修蓄水池也可起到一定阻尼作用(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在这家公司生产车间,华商报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生产隔震橡胶支座。这种支座为矮圆柱形,直径不等,特点是一层橡胶、一层钢板逐层叠加,在柱面上又用一定厚度的橡胶统一裹覆,最外层是不锈钢保护层。技术人员介绍,将橡胶和钢板压制到一起后,钢板和橡胶便合而为一成为整体,这样的支座既有柔性又有刚性,地震来临时可以通过橡胶的受力变形,使地震大部分能量得以缓冲消减,从而起到将地震能量与上面的建筑物“隔离”的效果。

  车间内摆放的隔震结构演示平台上,一座传统结构的楼栋模型,一座隔震结构的楼栋模型,上端都设计了一个水槽。在模仿地震来临的晃动中,传统结构楼栋模型上面的水槽内“巨浪”不断,而隔震结构楼栋模型上方的水槽内液体表面只是泛起了涟漪。

  这家公司还生产楼梯结构弹性滑移支座。技术人员介绍,由于“硬抗”的设计方案以及传统滑动支座做法设计方案不完美,结合减、隔震设计思路,提出将滑动支座转化为弹性滑移支座。这种支座相比滑动支座更安全,大震时即使梯柱破坏,弹性滑移支座能确保梯板不会脱落,楼梯不倒塌,其作为逃生通道的功能能继续发挥,直至整体结构倒塌失效。

相关热词搜索: 减隔震 建筑物 打太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