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 “车让人”让交通秩序更井然
作为一名交通管理者,“车让人”实行一年来的种种变化,可能没有人比靳蕾的感受更直观更深刻。
靳蕾是西安交警新城大队的一名民警。她说,从一开始的不支持不理解不习惯,到今天的人人点赞人人参与,这既是人们观念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活动效果显著。
她还记得“车让人”刚开始时,辖区就发生了一起因“车不让人”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当时那起案件经新城法院审理时,我们还做了网络直播。这件事不光对其他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也让我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靳蕾说,那时她就希望这一行动能尽快被人们所接受,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悲剧。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大家的接受度比她预想的还要好。
“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车让人’的专项整治行动,不夸张地说,每次我们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靳蕾说,曾有一名出租车司机亲口告诉她,本以为实行“车让人”之后路就不好走了,会影响通行,但礼让后秩序更井然。
路口看礼让
大部分车主能做到“车让人”
连日来,记者分别选取了西安部分路段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车让人”究竟执行得怎么样。
5月9日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朱雀大街与南三环十字。由于是早高峰,此处车流量较大。马路边的公交车站不时有乘客上下车和过马路。记者在此守候了20分钟,只有一辆未悬挂车牌的私家车,没有礼让行人抢道通行。
一位在此处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西安实行“车让人”后,绝大多数机动车都能做到让行人先行,她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们早上扫马路的时候特别操心,就怕被车撞了。现在很多司机看见我们都会主动让行,我要点个大大的赞。”
在附近一家医院上班的市民小刘告诉记者,“车让人”实行一年来,路口的交通情况改善明显。“以前上下班过马路都是人和车抢着过,慢慢的很多行人就扎堆闯红灯,过往的司机也有抱怨,甚至发生口角。自从推行‘车让人’后,秩序有了明显改善,行人也都能遵守红绿灯通行。”
10日下午2点,记者又在东南城角太乙路十字观察了10分钟。发现行人和机动车都能按照信号灯指示有序通行。有个别市民在绿灯还未亮起时就急着过马路,机动车也能主动停下来让其先行。
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前执行得怎样呢?随后,记者又在丈八东路521医院门口进行观察。在半小时时间里,共有3辆汽车经过人行横道没有做到“车让人”,其中两辆车悬挂的外地牌照。市民赵先生表示,他发现公交车和出租车执行“车让人”最到位。“公交司机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此外在我的印象里,出租车都跑得比较快,但是通过路口或者看到人行横道时,几乎都会减速停车,让行人先过。希望私家车也向他们学习,把‘车让人’当成一种驾驶习惯。”
当天晚高峰,记者来到南门外长安北路往环城南路右转路口,此处没有信号灯也没有交警现场维持秩序,但是过往车辆都能做到礼让行人。记者在此处等候了20分钟,没有一辆机动车与行人抢道通行。推着儿童车的孙大爷告诉记者,“以前过马路也就是有警察的十字路口还好点,像这种没有监控没有警察的人行横道,都是看没有车过,行人才敢走。现在你看,没信号灯照样可以从容过马路,不用再害怕了。”
也有市民认为,“车让人”已蔚然成风,但是“人守规”还任重道远。“我经常见到行人随意闯红灯的现象。有时候开车绿灯过路口,看见有人过马路,车就得停下来避让,既容易发生事故,也影响了通行效率。还有的人在机动车让行时磨磨蹭蹭,甚至边看手机边慢悠悠地过马路。希望广大行人也遵守交通规则,对做到‘车让人’的司机也能表示友好和尊重,共同打造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市民李先生表示。
西安“车让人”大事记
2017年5月7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批示:要学习杭州经验,推行“车让人”的文明做法。
5月11日,西安市文明办下发《关于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5月12日,西安市文明办联合市交警支队向全市发出倡议,号召驾驶员和市民积极参与“车让人”活动。
6月2日,西安20天时年间,统计14473例车不让人行为。用扣分罚款这种硬性措施,持续推进“车让人”。
11月20日,大西安“人让车”政策正式推出,西安交警部门针对西安一些车流、人流密集的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抓拍系统,非机动车和行人过马路时闯红灯,将直接被“曝光”。
截至2018年5月9日,全西安市范围内已累计处罚“车不让人”违法行为60余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