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离开大学900天 我挣到了人生第一个30万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8-07-09 09:43:06 编辑:杨蓓蕾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微信图片_20180709092130.jpg

  2007年的西安,还没有开工建设一到节假日就拥挤而限流的地铁二号线,小寨还不是美女扎堆的网红打卡地,赛格还是一片篮球场,街上俨然还挂着奥运福娃的海报。

  这一年,19岁的吴警,离开了别的学子眼里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他外地的父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在读大二的儿子,“抛弃”学校投入了社会,作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他依然是其他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折腾,是一种生活方式

  离开学校可能并不是头脑发热,或者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将近两年的蠢蠢欲动,以及初高中就有一股爱“折腾”的劲儿。

  吴警习惯说自己是农村人。能吃苦,爱折腾,想要改变命运,就是他唯一的想法。

  豫陕交界处的一个僻远山城,是他的老家,初高中时他就开始做各种“小生意”,在学校卖日化用品、节假日卖台灯、春节卖对联,倒腾各种能挣钱的活儿,反正就是爱折腾。

  不是传统意义的学霸,他只是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老师讲课的课件他学过之后甚至能给全班同学讲课,以至于毕业时,吴警一度想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

  “其实我以及家里人,一直对‘师’这个字的职业很感兴趣,比如厨师,律师、教师”, 而在父母眼里,律师显然是一个高收入且体面的高尚职业。

  2005年,高考毕业的吴警来到西安一所知名大学学习法学。

  如果不出意外,他未来的道路大概就是学习法律,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去考公务员。

  但他走的路有点儿不一样,大学时就在学校里开餐饮店,对于家庭条件不富裕的吴警来说,挣钱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儿。

  2007年10月,吴警在小寨找到一份工作,在国贸楼上一家培训机构做市场营销。

  没有电影里开挂的人生,只有骨感的现实,所谓的营销实际上是扫街扫宿舍,去各种地方派发传单。

  上班不到一星期,西安地铁二号线开始动工。

  几个月后,他选择了培训机构里另外一个职位——咨询师,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岗位,因为大多数的咨询师,都是女性,但对于吴警来说,挑战不可能,就是进步。

  2009年初,吴警的同学基本都开始实习了,这时候他已经成为这家培训机构某个部门的核心人物,凭着一股拼劲儿,带领自己的团队把业绩做到了西北区的第一名。

  “拿了两次第一名,这家单位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但是人要不断进步,就得不断就挖掘新的技能,离开舒适区”。

  2009年上半年结束,吴警离开了这家全国前五强的培训机构,来到高新区的一家科技公司任职。

相关热词搜索: 创客 西安 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