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秦汉新貌,探索秦汉历史,讲好村落故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即日起,微动秦汉将全新推出《秦汉印象·村落故事》系列报道,我们通过寻找秦汉新城的魅力村庄,从历史、人文、美食、风俗等多方面聚焦村庄的变迁,见证发展脉络,解读新农村发展的秦汉样本,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第一期
我们走进陕西传统民俗村落
刘家沟
顺着泾渭大道南下
向东经过秦咸阳宫遗址所在的窑店街办
不远处就是
刘家沟民俗文化村
它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着力打造的优美小镇
被列入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册
从过去远近有名的“烂杆”村
不断蜕变为一个
崭新崛起的
典型文明生态旅游村镇
发展道路更加宽广
形势喜人
今天
小微带大伙儿一起探寻
这座古老而神奇的村庄
山家沟“官道”要冲村口,高大望山的城楼门阙
刘家沟地处秦宫遗址之内,随着秦宫一号、二号、三号遗址的不断发现和考古研究,这里已被考证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国都,君临天下,俯视四海,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的地方,影响中国后世数千年的重大历史。
千百年后,再不见金戈铁马,再不见宫阙阊阖,放眼望去,一个集民俗文化展示、农家休闲体验、旅游观光、家家创业、户户增收的刘家沟民俗文化小镇已经初步形成。
2011年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成立,为刘家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秦汉新城管委会、渭城区人民政府、窑店街道办,对刘家沟提出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制定了“见缝插绿,空地建园,明渠暗盖、立面改造,节点示范”五个保护改造原则,几年来通过挖掘,以史兴村,从而给乡亲和村民既增加生产建设资源,增添农业收入和后备动力;而且将已湮没的秦汉文化、秦汉历史,变“遗存”为“有灵魂”的品味,使其成为教育基地、民俗展示基地,文化历史旅游点,这些正是刘家沟输出秦汉文化和开展历史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所在。
人文
十月十五日刘家沟坡下的“关圣帝君”庙会,又称“刘家沟古庙会”、“十月会”。名传方圆县、乡、村,泾渭两河岸,名定声远。周至户县一带的竹器编织、就近各县的牲畜、食品,包括陕北一带过往西安的猪牛羊群等,都顺路参与交易。赛腰鼓,耍马戏,“抽签子”、“套圈圈”,每会必至。小食品满摊,商品百货成街,人头攒动,逛庙会的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秦腔、皮影戏是刘家沟关帝庙“十月会”的主要文娱活动,四界寂静的乡村空野里,尽情享受民间传统并富有特色的艺术韵律,让人回味无穷。
美食
刘家沟一带农村盛产小麦、谷子、豆类,羊肉。村民乡众喜欢在大门外街道、场畔,大家聚集一处,边吃边说话,传播新闻,打听消息,或立或坐。关中生态小吃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游客如织。刘家沟面食特色的是郑红军、王森茂、郑益生、王百忍几位母亲的“剁面”,在东乡出了名。其做法是将面团卷叠,在案板撒上干面粉,然后双手持两端带柄形似“铡刀”的大刀片,上下着力弹“剁”下去,在锅中煮熟后,捞上来泼油或浇各种菜或肉哨子等佳肴,干、汤随意。“扁豆面”、“绿豆圪垯”、“荞面削削”、“南瓜面”等杂粮食物也很合人口味。
戏曲、音乐
刘家沟的戏曲、音乐种类很多,流派纷呈。戏曲以秦腔为主,还有弦板腔、眉户、道情等;乐器比较常见的有胡琴,箫笛;音乐,主要是纪家道人名李全录和圪捞子的陈述等五六人组成的“散班子”,逢丧葬多演奏道教“清乐”。霸气的锣鼓,每逢节日、红白喜事、开会庆祝等等,凡是“轰摊子”、“炒局面”、“耍热闹”......都离不开锣鼓。
刘家沟欢迎八方贵宾
荣誉称号
2015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了“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陕西省文明村”、“西咸新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秦汉新城将继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发建设休闲旅游区,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全面推动刘家沟民俗小镇休闲旅游区长远发展。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就是刘家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子,一个载誉满满的村子,一个宜耕宜居的村子,一个朴实且向上的村子。
越来越美的刘家沟等着你前来旅游观光。这里可以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在静谧中享受最纯粹的快乐,感受最淳朴的民俗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曹喜玲、李新为
编辑:李新为 | 审核:邓俊新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秦汉印象 走进省级文明村刘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