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59岁女患者右臂差点截肢 医生为她精心重建骨头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8-11-14 17:43:44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李琳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59岁的刘女士右手举起小哑铃,一上一下,手臂伸展活动自如。谁能想到,她曾经备受病痛折磨,右手根本举不起来。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结合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成功为这位右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了长约17.2厘米的修复重建。据科技查新,该技术尚属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应用,同时长度也是膜诱导技术修复肱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世界最长记录,标志着我国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17年前骨折后长期感染 右手举不起来一直用左手吃饭

  “一下就缓解了我十几年的疼痛,你们看,我现在右臂能提东西啦,也能右手吃饭了!”11月14日上午,术后4个月来唐都医院复查的刘女士高兴地展示自己右臂的恢复状况,她的右臂活动自如,基本和常人一样。59岁的刘女士是山西人,17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右上臂骨折,在当地医院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并采用自体骨植骨。术后伤口愈合不好,一直流脓,反反复复,由于家庭贫困,刘女士也没有认真治疗,一直用左手吃饭,直到去年10月份,胳膊皮肤溃烂流脓,螺钉露出,已经到了危险地步,她这才前往唐都医院治疗。

  该院骨科张云飞副教授接诊后发现,刘女士大段肱骨骨缺损,而肱骨是上肢最粗壮的骨,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非常重要。检查还发现,她的右臂明显短一些,皮肤还有一个洞在流脓,右臂就不能抬起来,存在严重感染,而骨感染及骨缺损属于世界性难题,同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将进一步加重,可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手术过程就像剥火腿肠 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目前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搬移、膜诱导等技术。张云飞副教授分析说,骨搬移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残余骨量,由于患者骨缺损范围过大,且搬移时间长,不适用。膜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先清除感染坏死骨质,将俗称的“骨水泥”放入缺损区,一段时间后,骨水泥周围会形成血管化的类骨膜组织,这些组织能成骨及供血。最后,决定采用一期膜诱导、二期生物膜内植骨技术实施手术治疗。

  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张云飞副教授带领王国梁主治医师及团队于2017年11月8日为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的骨质,放置骨水泥,2018年7月9日又实施了二期植骨重建内固定手术。先将之前的填充物取出,以患者双髂后骨颗粒为主要供骨材料,同时创新采用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作为植骨辅助材料,重新植入诱导膜内,从而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头。

  “这个过程就像剥火腿肠,生长出的诱导膜就是火腿肠肠衣。先把肠体也就是传统骨水泥取出,保留肠衣的完整性,二期再把新的肠体,也就是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磷酸钙及自体骨混合物塞入肠衣。”张云飞形象地说,将硫酸钙、磷酸钙混合物与膜诱导技术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应用的治疗组合。硫酸钙、磷酸钙有多方面优势,通过缓释抗生素可以实现术后较长时间局部抗感染,同时它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完美解决了骨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它有一定强度,能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随着该技术的推广转化应用,今后将挽救更多像刘女士一样的伤残患者。

  华商记者 李琳 通讯员 王睿 丛墨涵

相关热词搜索: 女患者 右臂 截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