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全国网媒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

来源:南海网 时间:2018-11-28 20:25:09 编辑:王玮玮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1月28日上午9时许,一排槟榔树像卫兵般迎风而立,蜿蜒的南圣河从前方静静流过,伴随着云雾与阳光,五指山市这座山城逐渐热闹起来。不一会儿,“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就来到了槟榔树前,他们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探访那座藏在大山里的民族记忆宝库——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建设海南首座博物馆 打造少数民族同胞精神家园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坐落于五指山市北面的牙蓄岭上,馆中共设“琼州民风”基本陈列展以及书画、陶瓷两个专题展。其中,基本陈列展设有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3个展馆,向大众全面展示了海南的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习俗。

参观团来到了第一个展馆,一块不规则的石头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颗史前椰树化石。”讲解人员的一番话,更加激起了参观人员的好奇,这颗石头表面有多处刮痕,它是怎么形成的?史前的椰子树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石头不会说话,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

随着参观的深入,一个个追问此起彼伏,一段段记忆被不断提及。讲的人投入,听的人沉醉,一件件无声的文物变成了最为动听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建立之初的美好希冀。

1976年,国家下发文件要求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当时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通什镇以及其余8个市县分别组织了各自的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并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征集等工作,最终一共向自治州政府上交了1.4万多件(套)的文物。经过多方讨论,自治州政府决定建设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

1981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开始筹建。5年之后的国庆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也成为了海南首座博物馆。1988年,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博物馆也正式更名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参观团继续前行,钻木取火工具、泥片制陶等映入眼帘,它们象征着海南岛上亮起了第一个农耕文明的火把;长188厘米、宽124厘米的黎族龙被静静地“站”在橱窗中,风采依旧……

“这些文物就像一部纪录片,宏伟而又细致的展示了海南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风情。”来自银川新闻网的记者孙静如此说道。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 博物馆 记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