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梁家河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9-03-07 07:07:39 编辑:张佳萌 作者:贺秋平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1117064.jpg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2015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上演讲时这样说。

  上世纪60年代末,年仅16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川县梁家河,开始了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1974年,习近平当选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村民打淤地坝、大口井,办沼气、建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当时修的坝地和大口井,村民至今还在受益。

  黄土高原沟壑中的梁家河,在那时候就成了十里八乡的“先进村”。如今,40多年过去了,村民们提起这个事,还常常引以为傲。“不到两年时间,让一个普通的村子变成了延川的先进村,令周边的村子都很是羡慕。”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告诉华商报记者。

  当年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的村书记如今成了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再次回到牵挂的梁家河,和乡亲们拉家常,聊变化,谈希望。

依靠10亩果园致富

  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村民张卫庞今年72岁,也是梁家河第一批尝试种苹果的人。2015年,总书记回梁家河时,听张卫庞介绍说家里有10亩果园,特意要上山看果园。

  “当时我们一块儿跟着走,他就问我你靠什么生活,我说家里有10亩果园,刚开始挂果第一年卖了24000元,他听完很高兴,说你有了果园就发了,我要去你的果园看看。”2月28日,张卫庞在梁家河小区的住处回忆,总书记到山上果园实地看完,见了面后总书记又对他说今后要发了。

  “2015年我的果园收入5万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卖了40万元,2018年我将果园托管出去等着分红就可以,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在张卫庞看来,一人富不算富,2016年,他牵头成立农村合作社,吸引137户果农参加,现在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合作社成员的苹果不愁卖,而且收购价高,果农只要一心种好苹果就行了。”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梁家河村村民王宏军在外面做小工做了20年,天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2015年,来梁家河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王宏军在村里开了个小店做起了生意,卖小米、红枣等土特产,去年收入了有七八万元。“平时住在梁家河小区,在村上做生意,既挣了钱也离家近,非常便利。”王宏军说。

迎来发展新机遇

  村民腰包鼓起来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广种薄收,粗粮多,细粮少,只能填饱肚子,白面只有到过节才能吃到。”石春阳告诉记者,梁家河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特别是在2015年游客的到来带来发展新机遇。村上借机成立了旅游公司,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有了稳定工作,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房东,自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谈到村上这几年的变化,石春阳很有感触,“我们村现在实现了‘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通天然气,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梁家河全体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旅游业、果业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大家伙儿阔步迈进了新时代。“梁家河有今天的发展,也离不开总书记当时打下的良好基础,确实这几年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直在发展,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带着老乡一块致富。”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说。

四年间,梁家河村的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日渐兴旺,村里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年旅游人数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发展了苹果产业、养殖业、蔬菜大棚,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9000元上升到2018年的21600元,一幅美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梁家河变成现实。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总书记 梁家河 旅游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