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正文

牢记谆谆嘱托 奋力奔跑追梦

专题资料库 陕西日报 2019-03-15 10:48:59
[摘要] 全国两会期间的3月4日至12日,9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6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到团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

编者按

全国两会期间的3月4日至12日,9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6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到团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在政协界别联组会和人大代表团的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区各行业工作的部署,也折射出他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谋划和思考,更是对大家的谆谆嘱托,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三秦百业兴。这几年,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实施“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会梦想成真。连日来,全省各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的重要讲话精神,方向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全省上下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把陕西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今天,我们推出《牢记谆谆嘱托 奋力奔跑追梦》主题评论,为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6次“到团组”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政协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方方面面都发挥带头作用,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

\

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苏同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与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扎根人民,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也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近年来,我省多轮驱动、守正创新,改革体制机制、聚力做强做优,大力培养文艺人才,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打出系列“组合拳”,着力维护风清气正、德艺双馨的行业风气。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文艺精品大量涌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美好。

培根铸魂,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按照中央“学懂弄通做实”和省委“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要求,我省扎实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提出不少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学术观点,一大批哲学社科研究文章发表,汇聚了立心铸魂的思想力量。

一部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春风化雨、直抵人心;一个个既回答时代课题又回应群众关切的学术佳作,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远眺奋斗路,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实践需要记录、书写、讴歌;擘画同心圆,文艺创作、学术创新需要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全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自觉承担使命任务,下苦功、练真功,讲责任、有担当,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汇聚民族智慧力量,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强大精神激励。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

\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梁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出了良方。

拨开历史的烟波,回望绿色的足迹,我们才能更加深刻体会生态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明代画家仇英曾作《辋川十景图》,生动描绘了秦岭脚下的秀美风光和诗意生活。今天,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保护秦岭,更是三秦大地的时代共识。赓续历史,肩负未来,以时不我待、间不容发的紧迫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是三秦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踏实践行“两山”理论。要深刻理解“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深刻认识陕西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环保工作的艰巨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不仅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更要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陕西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我们要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作为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重要关口,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要实施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铁腕实施蓝天保卫战和汾渭平原攻坚方案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渭河等河流的水污染防治,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我们要把绿色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坚决摒弃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观念。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让三秦大地迸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举一反三,埋头实干,持之以恒有效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浩荡东风今又起,筑梦伟业正当时。让我们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用力、驰而不息,以高质量发展赢得三秦儿女的美好未来!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

响鼓重锤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攻坚战

陈嘉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针对当前脱贫攻坚的阶段特征、目标任务等进行了分析研判,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吹响了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号令。一言一语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在我国数亿人摆脱贫困的过程之中,我省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2018年全省有104.5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左右;实现贫困地区建制村公路100%硬化,解决了94.3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所有贫困村实现了通动力电和生活用电……从基础设施补短板到结对帮扶全覆盖,从持续配强扶贫中坚力量到专项资金精准投放,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今后两年的任务艰巨繁重,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仍需下大力气。在这个紧要关头、吃劲之时,全省上下要牢牢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把握正确方向,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深知脱贫攻坚既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表”里游戏,来不得半点虚头巴脑。攻坚克难要有“击鼓催征稳驭舟”的定力,紧盯脱贫攻坚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以及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坚决从严从实,响鼓重锤,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水平,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不论半山路险,还是急流险滩,我们都要闯关夺隘勇担当,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好,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我们要一以贯之保持“放使干霄战风雨”的作风,致力于锻造一支充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干部队伍。要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让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攻坚拔寨的号角已经吹响,八百里秦川涌动着奋斗的热潮。只要我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就一定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

\

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

之洲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阐释了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时代内涵,为我省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指明了方向。

当前,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两年时间,真正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不断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这个“总抓手”。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就陕西而言,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就是要保护好耕地这个命根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划定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立足我省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和茶叶、红枣等区域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要常抓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驰而不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紧盯不放污染治理,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农村交通运输、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依然存在。补齐短板,势在必行。要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深化村民自治的实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深化改革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法宝。要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活力。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三权分置”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开展“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大有可为,更能大有作为。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

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

\

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

赵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遵循、前进的方向。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靠什么创造历史与未来?又靠什么永葆生机活力?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创新的智慧、创业的激情和创造的伟力。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现实,让我们清晰地触摸到了一条嵌入其中的发展逻辑,那就是:创新创业创造是发展的动能、前进的推力、竞争的法宝,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观念更新到制度革新,从科技创新到企业出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既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谋划,也要着手于实现长远可持续增长的制度性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创业创造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良好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还要千方百计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创业创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从来不会缺席。一个个店铺的诞生,一个个企业的创设,也往往意味着一个地方经济的活力与热度。我们要让三秦大地成为人才的暖巢、创业的热土,用创新创业创造集聚起追赶超越的巨大动能,让陕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推陈出新、日新月异。

用创新创业创造标注新时代,用创新创业创造开启新征程。2018年,陕西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4.17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3621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79.3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扎实推进;西咸新区等4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孵化企业和团队超过1.4万个;为企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成本800多亿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5%。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圈,陕西正在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让我们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源泉在三秦大地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在三秦大地竞相迸发,万众一心,创造新时代的陕西奇迹!

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全军要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认清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决心意志,强化使命担当,锐意开拓进取,全力以赴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全军要深入把握党中央决心意图,落实军委军事工作会议部署,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军队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群众工作。

\

\

让“双拥之花”在三秦大地光彩绽放

张凤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双拥共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双拥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经常性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拥工作,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凝聚军心民心,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需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一直备受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队的重视。

拥政爱民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人民军队是守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是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强靠山。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涌现出抗洪大堤上“最美睡姿”、火灾现场中“最美逆行”、长江浊流里“最美潜游”……驻陕各部队在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生态保护等方面同样作出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赞歌,为推动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发挥了重要作用。军队改革完成后,各地驻军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党支部编外书记、山区巡诊小分队、助教助学“武教官”、国防教育宣传员等等,这些常年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子弟兵受到当地群众一片称赞。

拥军优属是各级地方的责任担当。战争年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彰显了人民群众对军队建设的支持和对子弟兵的爱戴。和平时期,地方政府出台拥军政策,人民群众自发尊崇军人让子弟兵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浓浓关爱和国防情深。拥军优属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统筹推进,更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保障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和军人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省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为部队练兵备战搞好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做好双拥工作特别是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是全省人民的一项光荣使命。这次军队改革,对新时代做好双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考验。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做好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等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当好坚强后盾,努力在双拥共建上走在前列。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心齐,泰山可移。只要我们继续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就能让双拥之花在三秦大地光彩绽放,为强军兴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张阿芳

相关热词搜索: 全国两会

上一篇:陕西黄龙县白马滩镇: “山珍”长到农田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