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专题新闻 > 正文

华商读书社|媒体人文学谈话录 20位作家的私人印象

专题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赵蔚林 2019-04-10 10:41:04
[摘要]《一见》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它又名《中国文学访谈录》,甚少有这样一本汇集了20篇媒体专访名作家的“对话录”,一方面是作者专访的都是当代最火热、最有争议的作家,另一方面也在于作者站位于媒体、读者和思辨者的三重立场。

paay8f6f.jpg

    《一见》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它又名《中国文学访谈录》,甚少有这样一本汇集了20篇媒体专访名作家的“对话录”,一方面是作者专访的都是当代最火热、最有争议的作家,另一方面也在于作者站位于媒体、读者和思辨者的三重立场。

   《一见》的作者王逸人是长春人,为报社主笔和独立电影导演。“《一见》中这些作家的作品真的是我的个人底色。”王逸人说。

   在他采访对话的作家名单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大牌”的名字,比如麦家、格非、阎连科等等,和著名作家们对话,一般是不太容易留意他们的外在或谈话的细节,但作家们的“私人印象”却很令人好奇,对于采访麦家和格非时的场景和细节,王逸人依然记忆犹新。“那次对话做得很开心,当然也是如约做的。因为先在大学里做了演讲,他的助理怕他过于劳累,访谈中间给我递了两回条子,但都被他拿走了,最后助理也就不再递了,算是尽兴地把全部话题谈完了。”

   让王逸人印象最深刻的该是去北京找作家格非,“他平时在清华大学教书,是教授。他开着车到著名的‘宇宙中心五道口’那边的大门来接我,然后去了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那是他的一个‘据点’。在那里边喝咖啡边聊天,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作者的私人肖像其实并不神秘,“其实他们都是些普通人,但因为多年的文学训练,还是能够很快就进入到那个氛围里去,无论是言谈还是写作。”同时,不管多大才华的作家或评论家,“用功”仍然是他们的法宝。阎连科颈椎病犯了,很厉害,带着个塑料颈托,可一开房门,看见他正在笔记本上写作。

   在《一见》中,两位陕西著名作家也成为了聊天的对象,对于陈忠实和贾平凹,作者也是充满了敬佩。

   “去年《收获》杂志举办了一个‘40人,我的40篇’活动,找了40位作家、评论家报自己在这40年中最喜欢的40篇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唯一的满票就是陈忠实的《白鹿原》,我想这个结果还是众望所归的。《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颗硕果。陈忠实老师去世后,我挺感慨的,因缘际会我们曾有一次关于他心中‘文学神圣’的对话。”王逸人说,能有那次得益于他和作家出版社的大编辑张亚丽比较熟悉,她给很多著名作家出过书。那一年正好是陈忠实出版散文集《接通地脉》,于是他就通过张亚丽编辑和陈老师联系上了。“如果没有这档子事,还真不容易找到他。现在陈忠实老师斯人已逝,便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匆匆,人生太过匆匆。”

   至于贾平凹先生,作者对他旺盛的创作欲和用功的心态深表钦佩,“多少年了,他几乎是每年一部长篇小说,毫不懈怠。他是那种‘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并不愿意多言,很多时候讲话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讲完了就归于寂静,他似乎很喜欢这种寂静,应该说他是个内心极为丰富的人。”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叶萍

相关热词搜索: 华商 读书社 媒体 作家

上一篇:新闻特写:勇攀科学高峰 用科技成果服务国家和人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