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9-08-20 13:22:11 编辑:沈河 作者:花生 实习生 李曌荣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农民讲习所_wps图片.jpg

构筑广阔舞台,推动人才振兴

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头雁”提升和“雏雁”培养工程,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占比超过50%。优化乡镇人才结构,配备407名有现代农业、村镇规划等专业特长的乡镇干部。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把课堂设在产业基地,把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着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振兴计划,用“乡情”“乡愁”感召人,用机会和平台吸引人。三年累计招聘基层人才3400多名。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基层千名医生招聘工程,首批196人已经上岗。

鼓励回乡人员创业就业,依托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施“一揽子”创业政策,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今年以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7万个。

孕育乡土新风,推动文化振兴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塑形铸魂、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基层巡回宣传宣讲2100多场次。从2016年开始,一年一个主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我们开展的“万条家训进万家”,从司马迁、杨震、王鼎等渭南先贤的家训故事中传承文化根脉;从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家训中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切入、大文章”的新路子。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 “身边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交给群众,组织评选“渭南标杆”。乡村医生刘永生,43年矢志从医、一心为民;乡村教师詹小翠,坚守深山27年、关爱乡村留守儿童。一批批身边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鼓舞和感召着渭南群众自觉向标杆看齐、从自身做起。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荔全域推行绿色殡葬改革,群众丧事平均花费从3.3万元降到1.5万元,去年全县丧葬事宜节约7000多万元,优秀乡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新风采。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振兴 渭南 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