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9-08-20 13:22:11 编辑:沈河 作者:花生 实习生 李曌荣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k13k7xbk.jpg

华商网讯 8月20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介绍“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渭南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渭水河畔、华山脚下,书写了一幅幅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足的动人画卷。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67.7亿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8:42:41.2。今日之渭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安定祥和,全市干部群众正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奋斗新时代。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渭南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是1949年的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现在的1.8%。昔日一穷二白、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迈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陕西农业看关中、关中农业看渭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让305万渭南农民,在关中沃野上收获喜悦,在乡村振兴中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振兴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端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渭南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粮仓”,大荔的丰图义仓,见证了渭南人种粮、爱粮、惜粮的深厚情怀。我们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

管好果园。渭南是多种北方水果的优生区。我们大力发展现代果业,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 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有机认证果园达到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果园达到105万亩;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白水苹果荣获金砖厦门会晤全球唯一中标苹果,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

建好菜篮。2008年全省提出建设“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经过11年努力,渭南设施蔬菜面积已超过百万亩,达到124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41%。华州山药、赤水大葱等享誉国内外。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蔬菜产业。

延长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9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入驻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0多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000多家。

深化改革。以改革提效益、增活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三变”改革“千村试点”,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合阳县沟北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发展经营实体37家,去年集体经济收入73.2万元,累计分红36.4万元。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振兴 渭南 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