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华商文学院丨展览是一个城市的微表情 西安需要什么样的展览?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9-09-18 07:12:25 编辑:王翠萍 作者:罗媛媛 路洁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展览是一个城市的微表情

  谈到展览的历史,白茜说展览在中国是舶来品,“中国古代的画作都是卷轴保存,不是为了展览,欣赏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就卷起来收藏了。对大众而言,面对艺术展,很多人会在心里先问,展览的内容我能看懂吗?”消除这种障碍,是很多策展人的目标。西安美术馆《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提出了“1+6+36的概念”,即:一个主题大展馆+六个联合平行馆+三十六个遍布全市的联合展点,致力于编织一张牵动西安全城的艺术经络。参与其中的白茜说:“艺术本来就很多元,展览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重要的不是说在什么空间办展览,主要是让大家去接受它。展览不是只有在美术馆才能做,它可以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点,各个空间。可能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发声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观展者的变化也被职业策展人看在眼里。白茜说:“西安美术馆刚开馆时观展者里中老年人较多,现在观展群体年轻化了很多,80后、90后都有,甚至90后会居多一些。”

  在吴克军看来,展览不需要用规模来衡量和限定,它本身就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不同的城市群落需要不同形态、不同种类、不同样貌、不同规模的展览,“展览是城市的微表情,表情应该是多种多样,借助展览实现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话题2

  展览与公共空间:艺术走进都市商业综合体

  艺术展,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艺术馆内的活动,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走出艺术馆,走进公共空间,彰显了城市特色的同时,也给都市人以艺术熏陶。

  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难免被消费

  西安的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有的商业综合体都会划出专门的空间,成立艺术中心。第四期“华商文学院”就是在MOMO PARK三层的西美MOMO艺术中心举行的,除此之外,还有曲江曼蒂广场的西安当代美术馆、SKP十层的文苑,这些艺术中心都会不定期举行各种艺术展览和活动。

  白茜表示,西安当下处于多元开放的状态,艺术发生的空间也是多元的、开放的,“不同的美术馆基于不同的定位,向市民和游客传递出不同的艺术形态。有文化情怀的商业中心、地产项目介入艺术是锦上添花的,它们想赋予项目更多的文化艺术的理念和概念。对于艺术而言,则属于当你不能靠近我,我能主动靠近你的一种选择。”但白茜也强调两者的诉求并不相同,“商业综合体追求的是流量,好奇、网红打卡的心理是一种潮流现象。但当代艺术它不属于网红展、流量展,当代艺术介入到商业领域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性质的,但这些展览如果没有流量和网红属性,那么它即便放在新型的商业综合体,也可能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之前白茜曾参与西安美术馆的《古城新脉——城墙之外2018西安当代艺术展》,让当代艺术展走进了商业综合体,她形容这个过程非常痛苦,“虽然效果很不错,但过程太痛苦了。你不知道我们遭受了多少拒绝,有情怀、能接受并且支持艺术展的还是很少。我们现在还处在公共事业应该为艺术买单的时代,但平台考虑的更多是流量、是盈利,而我们的展览是非盈利的,是传递文化的目的。要保证艺术介入商业空间之后不被消费,保证艺术的纯粹性,这是非常难的。”

  不能只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噱头

  对商业综合体发展脉络非常了解的王臻强,对商业中心里面设立艺术中心,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因为它可以让艺术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不会像过去那么隔阂。同时,对于商业中心来说,大部分都是选择与策展人合作的方式运作,因此也需要对策展人和策展内容有明确的要求,提供给消费者真正有意义的展览。”

  而吴克军则提出,应该对在各种商业综合体中的展览进行学术上的归类,以便于有更加理性的发展,“如何在这样的空间里把艺术玩得更艺术一些,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现实的利益。相互利用是可以的,如果可以把大家的价值最大化也很好。但不能只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噱头,因此艺术进入商业空间,能否展开真诚的合作是第二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语境 艺术展 美术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