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交大(西安交大国际教育学院)
其实,早在2009年,米兰理工学院便与交大共同开启了“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每年招录2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0名中国籍学生,10名意大利籍学生。在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学院各学习一年,全程英文授课。
这种创新模式下,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相比其他研究生,也将承受更大的课业压力。面临着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全程英文授课,还要考虑不同国界的文化差异,对授课老师来说,也同样是一种挑战。
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下,学生经过更重的课业压力和两国文化的洗礼,似乎更受市场的欢迎。在欧洲经济整体下滑的今天,应届毕业生当年能顺利找到工作都不算易事。
而去年,一位意大利籍联合培养的双学位毕业生,却惊喜地收到了法拉利公司总部的offer。这让不少米兰理工学院的老师都直呼“amazing”。
“中国市场在法拉利近些年的市场份额里,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法拉利看重的不光是这位毕业生米兰理工学院和西安交大的双学位背景,更看重的是他的中国留学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创新中心筹备组王小军说。
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学院的合作,架起的不止是中国与意大利的桥梁,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间搭建了平台。
2017年3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下设服务贸易、政府治理、法律治理三个研究中心,把科学研究、咨政建言、合作交流和人员培训功能合为一体,还建立了博士后进站制度。
“研究院的力量不断扩大,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西安交大社科处处长贾毅华说。
目前,自贸院已经陆续开展各类研究项目60余项,完成项目研究、省级应急事项等报告50余份,围绕自贸领域的决策建言批复率达到60%左右,专题图书《走进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出版发行。自贸院专家面向自贸区开展服务、咨询等工作100余次,为陕西自贸区干部提供数次培训服务。
站在“一带一路”向西的起点,西安交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参与,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和学术机构间在教育、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
创新港的破墙之旅,不仅仅是突破校园、突破产业,更借助“一带一路”的倡议,突破国界,与世界相连通。